|
澳門傳統節慶與青少年的國家認同路徑探尋时间:2023-03-09 傳統節慶對增強青少年國家認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澳門自回歸祖國懷抱以來,各方面的發展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澳門廣大市民對參與國家建設、推進“粵港澳一體化”也抱有極大的熱情。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澳門青少年在國家認同的培育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背景下,加強澳門特別行政區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廣大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其意義尤為重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能極大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需要我們緊緊抓住新時代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守正創新,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根植于傳統嶺南文化的基礎之上,不斷完善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增強大灣區居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共建人文灣區,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痘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共建人文灣區”,這主要揭示出大灣區發展的目的不只是增加大灣區人口和擴大經濟總量,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種“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大灣區生活方式,探索建立更高品質、更具審美和藝術內涵的灣區文化,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人文高地、人文灣區的典范。 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五個認同”,其中不斷增強各民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排在首位。澳門特區政府《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強調:“持續加強愛國愛澳教育,培育和增強青年和學生愛國愛澳情懷,支持青年升學、實習和融入大灣區發展!卑拈T傳統節慶文化資源豐富,以傳統節慶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在新時代,發揮澳門在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獨特作用的同時,應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極力促進包括經濟、文化等在內的“粵港澳一體化”。青少年是澳門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培育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可以促進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同時對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節慶與國家認同的內涵及二者的關系 國家認同是一種重要的國民意識,也是每個公民對國家的基本態度。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認同是一個政治概念,包括國家的公民對自己歸屬感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國家構成要素的評價和情感,是族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升華。國家認同感、歸屬感的構建,是以對國家歷史、文化、國情的認識和理解為基礎的。自古以來,節慶就是世界各國構建和增強國家認同的重要方式,很多國家通過舉辦節慶活動來增強國民的國家認同。節慶能反映出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并展示出不同人群在此生存環境中所創造的文化形態。節慶通過語言、音樂、舞蹈、服裝、飲食、儀式等形式呈現出來,但其本質是通過歷史文化傳承、道德規范教化等實現文化、核心價值觀共享和促進民族團結。節慶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于其展示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是獨特的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國家認同。 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構建、維系和增強國家認同,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澳門由于其特殊的歷史,需要持續開展國家認同的構建、維系和增強。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交融,有著非常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節慶文化資源。隨著粵港澳戰略和橫琴新區建設的推進,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其發展定位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隨著澳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如何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增強地方居民的文化認同以及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這也關系到“愛國者治澳”原則的落實以及“一國兩制”實踐的行穩致遠。 澳門“醉龍節”的歷史傳承與發展 在中西文明交匯的文化背景下,澳門形成了以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價值體系。梳理澳門地方的歷史文化,可以發現澳門的傳統節慶較多,例如,澳門“醉龍節”、澳門端午龍舟競渡、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石敢當誕、觀音開庫、包公誕、觀音誕等。在眾多的傳統節慶中,澳門“醉龍節”比較有代表性,尤其是近年來,其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澳門地區,“魚行醉龍節”又稱澳門魚行醉龍醒獅大會,是魚行的傳統節日,也是澳門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舉行的重大民俗活動。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其發展漸具規模,團隊日漸龐大,使得這一歷史悠久且極具本土特色的民俗節慶更好地傳承下來。澳門“醉龍節”不僅成為澳門獨具地方特色的大型傳統節慶活動,亦是本地區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醉龍節”從以漁民參與為主,逐漸發展為社會不同階層共同參與的一項傳統節慶活動。時至今日,其在舉辦主體、參與人員、活動場地和范圍、節慶流程、活動安排及價值意義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節慶活動參與群體的變化,節慶活動演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活動。澳門“醉龍節”由行友成員的定期團聚活動、固定的節慶活動,逐漸發展為社會不同階層廣泛參與的頗具影響力的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其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籍人士參與其中,并使他們充分感受體驗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節慶活動舉辦主體的變遷。傳統的節慶活動往往是自發的,并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進行,其目的往往是祭祀、祈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澳門特區政府越來越重視節慶活動,并加大對傳統節慶活動的扶持力度,節慶活動的舉辦逐步轉向政府主導。政府通過策劃宣傳推廣,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以此吸引大量民眾參與其中,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慶活動內容的豐富。澳門“醉龍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除了祭祀大典、醉龍醒獅大巡游、龍船頭飯宴、舞蹈、曲藝晚會之外,現今還有“琴、茶、花、香”四道養心雅集、國內外隊伍的競技表演以及非遺講座等。 第四,節慶活動的價值的變化。經過四百多年的傳承發展演變,澳門“醉龍節”已經成為澳門社會普遍認同和具有影響力的民俗節慶之一,其已超出民間感恩、酬謝神靈的祭祀功能,更多的是對故鄉文化的堅守,傳遞出團結協助的精神以及和諧共榮的積極意義,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與精神寄托。 澳門“醉龍節”建構國家認同的作用機理 傳統節慶活動能夠促進文化傳承,喚醒集體記憶 澳門“醉龍節”的群眾參與性較強,它原是澳門從事漁業批發或零售的居民的自發活動,而現在,澳門“醉龍節”由漁業走向整個社會!白睚埞潯被顒硬粌H有舞醉龍,還包括祭祀、舞醉龍巡游、醉龍醒獅采青、免費派送船頭長壽飯等,其獨特的敘事文本承載著澳門人的記憶,對維護人際關系和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白睚埞潯边蘊藏著博愛、自強不息、民族團結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傳統節慶活動能夠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澳門漁業發達,漁民出海捕魚時團結互助,期望平安順利。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澳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多數居民都不再出海捕魚。受現代文化的影響,“醉龍節”這一傳統節慶活動在保留核心理念的同時糅合了現代文化,能夠促進社會交往,存續鄉愁記憶,傳承家國情懷,對國家繁榮發展、澳門本地興旺發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傳統節慶活動能夠突顯民族特色,強化身份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中華傳統節慶中有著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行為、音樂、戲劇、故事、飲食等儀式象征符號,因此節慶文化活動具有識別個體身份、喚起民族情感的作用,能夠與集體、民族、國家相聯系起來,進一步塑造集體意識,深化民族認同,增強民眾的國家認同感、歸屬感。澳門“醉龍節”傳承了中華民族“龍”的精神,表達出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期盼與祝福,對增進社區及行業團結協作精神,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澳門“醉龍節”已傳承了數百年,在維護人際關系融洽和增強國家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依托傳統節慶增強青少年國家認同的路徑和策略 政府積極推動開展民俗節慶活動 政府應高度重視,做好頂層設計、規劃統籌,組織實施管理,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為民俗節慶活動的開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將民俗節慶活動的舉辦提升到塑造國家認同的高度。通過民俗節慶活動中的展演、交流、競技等,以喜聞樂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喚起民眾的愛國意識和國家認同感,使之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和平臺。民俗節慶活動是構建國家認同的重要載體,是維系民眾共同價值觀、認同感的精神紐帶。 民俗節慶活動走進學校 學校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文化的主要陣地,作為一種獨具魅力的“活性傳承表現形式”,學校教育在促進民俗節慶活動傳承與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地將民俗節慶活動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民俗節慶活動的濃厚興趣,通過舉辦民俗節慶活動,增強在校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例如,為加強對“醉龍節”的保護和傳承,澳門鮮魚行總會在文化局的協助下,開展了各項“醉龍節”校園薪傳活動,通過理論講授、視頻、游戲互動、現場展演等方式,讓青年學生親身接觸并體驗本土傳統文化,以期喚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實現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目標。 借助傳播媒介宣傳民俗節慶活動 互聯網具有多樣化、動態化、即時化和時空一體化等特點,“互聯網+”對傳統節慶的保護與利用模式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徑。通過立體全面的媒介,例如手機App、計算機等對節慶活動進行全程直播,充分借助新媒體的平臺優勢傳播傳統節慶,如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轉發微博、推送小視頻等,能夠充分拓寬節慶活動的傳播維度。用全新的傳播媒介傳播傳統節慶,已成為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關鍵所在。我們在繼承傳統節慶文化精髓、保留固有文化底蘊的同時,也應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 新時代,民俗節慶活動對構建、維系和增強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具有重要的意義。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的有效構建既能為澳門年輕一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筑牢思想防線,又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社會與國家發展的良性互動提供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湯開建.澳門文化內涵淺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02):66-70. [2]饒芃子.澳門文化的歷史坐標與未來意義[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03):42-46+64. [3]王學文.港澳臺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與發展[J].文化遺產,2013(02):23-30. [4]趙鳳蓮,林濱.當代澳門居民國家認同的實質、生成與建構理路[J].前沿,2021(04):45-54. [5]肖長華.香山醉龍民俗文化的社會價值考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6,35(04):63-65. [6]《中華民俗大全·澳門卷》編輯委員會.中華民俗大全·澳門卷[M].澳門:《中華民俗大全·澳門卷》編輯委員會,2003. [7]吳志良,鄭德華.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澳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4. [8]黎小江,莫世祥.澳門大辭典[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 [9]黃漢強,吳志良.澳門總覽[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 [10]章文欽.澳門歷史文化[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1]蕭放.傳統節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 [12]查燦長.多元文化交融的縮影——澳門文化[J].貴州社會科學,2005(04):88-90+120. [13]龍靜云.道德治理:核心價值觀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N].光明日2013-8-10(11). [14]中共中央,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EB/OL].(2019-02-18)[2023-02-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