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分析时间:2023-03-09 相關概念的理論闡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主要指中國在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形成、積累和流傳下來并至今仍在影響當代文化的“活的中國古代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豐富多樣,既包括泛著歷史氣息的古典文獻,也包括各個民族的民俗風情、思想理念、審美意識,還包括豐富多彩的民間技藝、宏偉壯闊的歷史古跡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剛健自強積極有為的進取意識、厚德載物的包容創新精神、崇尚道德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尚中貴和”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底線和憂患意識等,它們是中華民族樹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提高中國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有助于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內在底蘊,也能夠為中國實施文化強國戰略、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含義 若想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含義,首先要明確文化傳播的含義,關于文化傳播的含義,學術界莫衷一是,尚未達成統一共識,不過主流觀點認為,文化傳播即我們通常所講的文化擴散,是指文化由某個地區或者某個社會以某種手段、方法擴散至其他地區、其他社會,并對當地人群的思想意識、思維理念產生影響的過程。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涵義,本文在借鑒相關文獻資料之后,將其歸納為以各種渠道、路徑為媒介,通過一系列方法或者工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國內外民眾進行宣傳、擴散,使更多世人認識、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知名度持續提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弘揚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互聯網時代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各類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層出不窮,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明顯加快,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展現、繼承與傳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概括來講,互聯網時代下中華傳統文化在傳播方面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跨時空性。在當前發展形勢下,城鎮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很多古色古香的原生態村落、色彩斑駁的古典建筑在現代文明浪潮的裹挾下湮沒,造成諸多中華傳統文化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載體,某些傳統文化面臨著消失或者失傳的危險。包括數字影像技術、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在內的先進技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呈現提供了重要的載體,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上現代化技術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對分布在各個區域的傳統文化、各種不同類型的傳統文化進行記錄、展示、保存和管理。 二是直觀性。一直以來,我國主要通過書籍編撰、繪畫創作、古代建筑等相關手段記錄和承載中華傳統文化。以上記錄形式皆有具體的“固形物”為依托,但是它們無法實現永續保存,一旦書籍被損壞、古代建筑坍塌等,就意味著中華傳統文化因其載體消失而不復存在。為避免出現以上情況,我們開始嘗試將基于互聯網技術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數字影像技術應用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及傳承中,它能夠以電子載體的形式對各種各樣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永續儲存,也能夠借助音頻、視頻、圖像等多種形式直觀地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讓人們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認識、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廣泛傳播。 互聯網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日漸成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世人所認識、熟知和喜愛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新時代,我們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力量,在著力推進網絡互通、文化融通、人心暢通的基礎上,探尋各種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和方法,使人們在深入理解中華文化內涵并領悟其內在精髓的前提下真正喜歡中華文化,增強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全面提升中華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綻放奪目光彩。 以新興技術為依托,打造傳統文化數字化館藏 在互聯網時代,虛擬現實技術、圖像處理技術、云計算等各種新興技術不斷創新與發展,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呈現及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人們可以通過以上先進的新興技術將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圖像、視頻等進行數字化存儲、檢索及應用,可通過創建數字化博物館、在線展覽館等多種方式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弘揚。本文認為,在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要學會利用和發揮各類新興技術的功能與優勢,促進其在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充分展示其獨特魅力,使其自身價值得到充分彰顯,由此獲得廣泛的認同感,并實現全面傳播。 第一,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存儲。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多種先進成熟的技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種圖像結構、文理信息進行全面匯總及妥善存儲。比如,通過數字相機或者高分辨率掃描設備將古代書籍、影像資料、古建筑、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各地區的古跡建筑等傳統文化信息轉化為易存儲、易閱覽的數字化格式,生成專用二維圖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圖像技術做進一步處理,最終將其刻錄至光盤或者存儲于硬盤中,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態化呈現、持續化傳播。 第二,打造數字化虛擬博物館。在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打造專項傳統文化數字化展示平臺,向人們清晰直觀地展示中華文化的歷史流變、內容形式、內涵特色等信息,將它們進行數字化編程之后存儲于專門的數據庫,這樣,人們只需要輕輕點動鼠標,就能夠觀看到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信息,比如,了解齊魯文化,觀看“晉劇”表演視頻,領略中華少數民族風情等,增進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為傳統文化實現廣泛傳播夯實重要基礎。 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教育體系深度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時,可將文化與教育體系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文化教育的形式讓源遠流長、內蘊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視野,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甚至引導更多人主動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這不僅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能夠使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更上一個臺階,從而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 首先,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納入教育范疇。無論在任何時代,教育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互聯網時代,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增強責任意識,通過播放視頻、圖像資料等一系列方式向學生靈活展示內涵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略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的璀璨文明,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豐富多樣的民俗風情,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自覺成為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以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局面。 其次,依托新興技術打造特色課程。在互聯網時代,云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新型技術日臻成熟并在各個領域得到大力推廣與積極應用?蓪⒋祟愋屡d技術與傳統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中華經典國學”等一系列特色課程,通過線上推廣、線上閱讀等方式,讓更多民眾接觸和了解中華經典國學,讓人們進一步領悟國學的內涵及精髓,這既有利于人們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也有助于社會安定和諧,以此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播。 最后,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傳統文化教育趣味性。傳統文化教育往往較為枯燥,如唐詩宋詞等。而利用互聯網技術就可以將古詩詞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或視頻。如學習古詩《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學習者往往難以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而利用互聯網技術則可以將詩歌中西湖的畫面展示出來,讓學習者能夠以詩人的身份融入其中,并產生情感共鳴。又如,在傳統文化教學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組織與傳統文化活動相關的游戲競賽,如網絡圍棋、線上詩詞朗誦、戲曲文化表演競賽等,讓傳統文化的教育變得富有趣味性,從而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 推進網絡互通建設,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精準化傳播 在互聯網時代下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著力推進網絡互通建設,通過互聯網實現傳道育人、弘揚中華文化的目的。當前,互聯網高度發達,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媒介作用,促進中華傳統文化以更多元的形式、更豐富的路徑實現精準性傳播。 把握互聯網本質,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精準性;ヂ摼W技術的更新迭代及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進一步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增強了信息的交互性,也促進了人類交流,既為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夯實了重要基礎,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傳播和弘揚提供了大力支持。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大數據技術為工具收集并分析用戶的信息,明確用戶的信息閱覽偏好及閱覽習慣,在此基礎上,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用戶在線推介相應的文化內容。譬如,對于對中國古典文化、唐詩宋詞感興趣的用戶,可在網絡平臺為其推薦《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相關書籍,便于讀者隨時隨地閱覽電子書籍,滿足讀者文化汲取的需求。對于對中國歷史、歷史人物等感興趣的用戶,可在網絡平臺向其推薦《明朝那些事》《史記》等相關書籍,增強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精準性,促進不同用戶便捷高效地獲取到其感興趣的文化資源。 發揮新媒體作用,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播 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多種新媒體平臺相繼涌現,強勢占據新聞傳播渠道,為人們獲取信息、瀏覽信息、發布信息等提供了便利。當今,只要有網絡,有終端設備,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成為信息的傳播源,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設備觀看信息,成為信息的接收者。這種全民創作、全民傳播的機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特別是海外版TikTok的流行,為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國門、邁入國際提供了重要渠道,對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利用新媒體陣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致力于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文化部門或者相關機構應邀請精通新媒體運營的人才,緊密圍繞“中華傳統文化”構建一套專業科學的推廣體系,做好包裝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使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使其在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被其深刻的內涵、獨特的魅力所折服,由此愛上中華傳統文化,主動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分子。著名網紅李子柒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憑借在海外版TikTok發布視頻的方式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傳播方式。 第二,融入現代科技手段,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F在人們的工作壓力比較大,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逐漸養成了“碎片化”閱覽習慣。所以,可在迎合民眾閱覽需求的基礎上探尋合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比如,將中華傳統文化制作成簡單且極具吸引力的“微劇”,通過先進便捷的剪輯工具,將經典文化制作為數分鐘長短的“微視頻”,再通過抖音、今日頭條、百度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讓更多年輕人在觀看短視頻、瀏覽新聞的過程中接觸并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切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各類新興技術的誕生與應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為實現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我們一要以新興技術為依托,打造傳統文化數字化館藏,二要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教育體系深度融合,三要推進網絡互通建設,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精準化傳播,四要發揮新媒體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陳波,邱明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網絡傳播——互聯網時代的傳承與發展[J].社會科學動態,2021(01):43-48. [2]于仰飛,宋曉梅.“互聯網+”背景下社區教育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實踐及路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1(12):15-19. [3]楊果,吳增禮.“互聯網+”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本質要義、實踐審視和聯通路徑[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5(05):7-12. [4]趙阿娟.新媒體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傳播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21(21):227-228. [5]陳溫柔,謝志芳.“互聯網+”時代“校本課程+微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構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7):126-128. [6]付梅.新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建構[J].數據,2022(05):64-66. [7]張君,于宏.“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8,23(04):487-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