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探析我國近50年墟市數據研究熱點及趨勢时间:2023-03-20 現基于CNKI數據庫中在1966—2022年發表的墟市相關研究文獻,對近50年中國墟市相關文獻進行梳理,運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借助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分析在1972—2022年我國墟市的研究概況、研究前沿、研究態勢等,對現階段墟市總體相關研究綜述進行補充,提高社會各界對墟市的價值認知,同時為墟市的保護利用與適應性演進研究提供參考,以更好地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墟市,是中國農村一大文化景觀[1]。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墟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由于農村人口減少及商業重心的轉移,墟市的商業功能逐漸退化,眾多墟市名存實亡。這些墟市除了部分處于城鎮中外,大部分都位于農村腹地,在現代發展過程中受城市化影響較小,保存了較完整的近代墟市空間形態。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利用,大量傳統墟 市被空置和廢棄,逐漸被淘汰;且目前對中國墟市整體發展的綜合研究有限,多數研究綜述僅停留在市級或省級研究層面上,運用可視化文獻進行分析研究的較少。因此,本文基于CNKI數據庫,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近50年中國墟市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期進一步了解墟市發展的歷程,為墟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和理論上的依據[2]。 研究基礎 相關概念 墟市,從廣義上講,是指集市。關于墟市的起源與發展,古代文獻記載較多。墟市最早被稱為市,唐宋時期則被稱為草市。后來,南方地區大多稱其為墟或圩,北方地區則稱其為集,還有一些地方稱其為街或場。 相關研究概述 作為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墟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3]。國外對墟市的研究主要是理論性的,并逐漸延伸到對參與者特征、感應和偏好等行為方面。而國內對墟市的研究是從其歷史形成、結構功能等方面拓展到多學科綜合研究領域,即從零散的研究到全面的研究。 學術界對墟市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國外主要有施堅雅等人對中國城市、社會結構及農村市場等方面進行研究。國內對墟市的研究開展較早,主要集中在對南方特別是嶺南地區農村墟市的研究。其中有劉石吉等人對江南市鎮的探討[4];葉顯恩、譚棣華、李龍潛等著眼于歷史學,對嶺南墟市的類型、商業形態和特點進行總結[5]。綜合以上國內外研究可以看出,對墟市的研究雖然范圍較為廣泛,但總體研究文獻數量有限,還存在研究不夠深入及在地區分布上不均等問題。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嘗試將CNKI數據庫中檢索詞為“墟市”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的數據基礎,借助Citespace軟件,檢索1972—2022年關于中國墟市的研究文獻,經篩選后得到有效文獻419篇;其次定量分析國內近50年在這方面的研究,并繪制生成相關知識圖譜,對學術熱點、演進規律進行梳理,以及總結與展望[6],對現階段墟市總體相關研究綜述進行補充。 研究結果及分析討論 研究熱點(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圖譜分析) 聚類分析關鍵詞共現網絡,構建關鍵詞共現聚類圖,并對得到的15個關鍵詞聚類[7](圖1)!#”后面的數字代表熱點聚落,數字越大代表越熱門,不同顏色代表熱門的年份不同,聚落之間互相重疊表示熱點共同交叉。 從關鍵詞共現聚類結果來看,研究主題主要涵蓋明清時期、對外貿易、海南島、墟鎮、家庭手工業、臺山等內容;陉P鍵詞聚類可視化圖譜可知,國內對墟市的研究成果雖然較為豐富,但不足以說明已經進入成熟期,表現為網絡中心性較強,關鍵詞聚落重疊度高[8]。從主要聚類和相關分支可視化圖譜來看,可以將中國墟市研究分為時期研究、貿易研究、農村墟鎮三個方向:時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明清時期”“清代前期”等;貿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等;農村墟鎮方向主要包含“墟市”“農村市場”等。綜合來說,關鍵詞聚類的重疊度較高,表明知識單元共引現象較為普遍[9]。
圖1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圖譜(作者自繪) 研究前沿(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一定時期搜索量漲幅明顯的關鍵詞[10]。通過關鍵詞突現性檢測,可以了解特定時間內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等[11]。對樣本文獻關鍵詞突現分析中得到的17個突現詞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其相關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與該研究領域所處的研究階段有著較強的關聯性(圖2)。
圖2關鍵詞突現圖譜(作者自繪) 2004年以前的突現詞為商品經濟、家庭手工業、清代前期、廣西、墟鎮、農村墟市、近代、農村市場、清代、江西、九江,2008年以后出現了保護、明清時期、城鎮體系、明清、臺山、僑墟等。從這些關鍵詞的突現度及時間節點來看,前期研究偏向貿易方面;自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轉變,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等,明清時期、僑墟、保護等逐漸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 研究態勢(關鍵詞時區分析) 文獻的發文數量可以反映研究領域的活躍程度[12]。利用軟件對樣本文獻關鍵詞時區與時間線圖譜進行分析(圖3),得出中國墟市近50年文獻研究的熱點演變規律,結合圖譜可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圖3關鍵詞時區圖(作者自繪) 第一,發展起步階段(1978—1995年)。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明代至近代墟市的研究逐漸增多,尤其是圍繞“商品經濟”“明清時期”“家庭手工業”“貿易史”等關鍵詞的研究。但總體來講,起步階段的重點還停留在貿易經濟等方面,對墟市本體的研究還不夠,關注度較低,所以整體還處于萌芽階段。 第二,穩步上升階段(1996—2010年)。這一階段,對“墟市”“農村集市”“明清”“對外貿易”的研究開始出現,并逐漸增多。這一時期對墟市本體的研究、明清時期的墟市研究和農村集市的研究顯著增多,側面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對墟市研究具有正向作用,以及明清至近代時期墟市的發展與對外貿易有著緊密聯系。在該階段,研究主題除了墟市外,還涉及對外貿易、農村集市的研究。 第三,快速發展階段(2011—2022年)。這一階段,樣本文獻發文數量呈現上升態勢。對“城鎮體系”“僑墟”“臺山”“保護”“潮汕地區”“城市觸媒”等主題的研究增多,各個關鍵詞聚類出現了多個衍生關鍵詞,且出現頻率較高。這一時期的研究主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研究的政策背景的指導性較強,被研究的墟市特征更加鮮明,地域范圍更加精準。 結論與展望 結論 本文通過在CNKI中對近50年與我國墟市有關的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總結如下。 1.中國墟市研究發文數量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2011—2022年期間發文數量增長迅速,相關研究文獻大量涌現。 2.近年來,從多學科領域、多元視角對墟市研究進行探索,推動研究從單維向多維轉變,使研究內容更加細化和深入。 3.從研究機構來看,高校是主要研究力量,發文量最多的是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 4.中國墟市研究成果雖然豐富,但因其網絡中心性較強,研究尚未進入成熟期。 5.研究的趨勢呈現出3個發展階段,分別是發展起步階段、穩步上升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其中,起步階段的重點還停留在經濟貿易等方面,對墟市本身的研究還不夠,關注度較低;穩步上升階段的研究主題發生了變化,更加關注墟市本體的發展,除了墟市外,還涉及對外貿易、農村集市的研究;快速發展階段的研究主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展望 墟市系統化研究有待更新 目前,鮮有文章對中國墟市的總體發展歷程、空間分布情況、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的名錄與數量變化以及貿易聯系所形成的結構層級關系等進行研究分析總結,過往研究多與當時的國家政策背景相關聯,因此發文數量呈現出波動性上升特征。 構建明確的墟市遺產評估體系 目前在這一領域,理論研究框架還不夠完善,研究內容和規模還有所限制,故應當在完善理論及擴大研究范圍的基礎上,如從按區域特征劃分的縣市研究擴展到按氣候、地理特征劃分的區域研究,從多個角度對不同區域市場進行比較研究等,構建一套較為明確的墟市遺產評估體系[13],以更好地為保護利用工作奠定基礎。政府牽頭完成墟市普查工作,對各墟市的“健康度”進行評估,包括墟市保存狀況、基礎設施情況、建筑物產權和使用狀態等,完成各墟市的測繪和建檔工作。對現存墟市進行全面的價值挖掘與分析,將價值較高的墟市盡快納入文物保護體系中,并對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強化控制和管理非遺墟市 強化控制和管理,可以從根本上保護墟市。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墟市面臨著嚴峻考驗,已有的墟市處境岌岌可危,因此,保護現有非遺墟市迫在眉睫。此外,應為現有墟市提供更好的適應性演變策略,以更好地開展墟市保護工作。 鼓勵社會及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應積極倡導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為依托,以公眾為主體”的協同保護發展機制。保護與合理利用非遺墟市,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行投資[14],賦予墟市現代功能,激活墟市的商業發展動力,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墟市保護中,通過“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互補的方式,更好地開展保護墟市的工作。 參考文獻 [1][4]胡波.嶺南墟市文化論綱[J].學術研究,1998(01):65-69. [2][10]仲昭通,張瀟,林祖銳.基于政策分析和知識圖譜的近30年中國傳統村落研究進展與熱點分析[J].中外建筑,2021(02):190-193. [3]李子娟.國內外集市研究綜述[J].科技和產業,2011,11(12):155-159. [5][13]李民.臺山墟市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1. [6]羅杰,王金平,賀美芳.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分析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研究綜述[J].建筑與文化,2021(04):214-217. [7]賈曉滸,軒長征,楊春虹.建筑學視閾下國內鄉村人居環境研究綜述——基于建筑類期刊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J].當代建筑,2021(11):60-65. [8]李久林,儲金龍.199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村落研究知識圖譜——來自CiteSpace的佐證[J].小城鎮建設,2019,37(12):17-23. [9]鄧元媛,常江,卓軒.近二十年國內外TOD研究進展綜述——基于CiteSpace軟件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19(02):94-100. [11]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 [12]關中美,楊貴慶,王禎,等.我國鄉村空間研究進展與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19(09):2-9. [14]趙慧,羅超.社群理論視角下傳統村落的活力空間營造——以蘇州東村古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21,39(07):5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