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策略研究时间:2023-03-20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漸頻繁,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也愈發突出。因此,加快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國文化傳播,對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F以跨文化交際和文化傳播的含義為研究背景,分析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文化傳播方向和策略,以供參考。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被稱為東方最古老神秘的國度之一。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高度關注。中國文化憑借自身獨特的魅力,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相關組織必須重視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并借助多元媒介進行文化傳播,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相關概述 首先,跨文化交際即基于不同文化背景,進行符號性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交互為各主體創造共享途徑。實際上,跨文化交際包含多個層次,如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同一國家不同性別、職業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不僅需要了解語言使用者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還需要注意禮儀問題,這樣才能在實際交互中獲得更多有益的信息。另外,跨文化交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言語交際,另一種是非言語交際。就言語交際而言,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母語的人進行互動、交流。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但是由于交際雙方的生活背景不同,其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價值觀等方面。而且,上述因素會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甚至還會誘發矛盾與沖突。 其次,文化傳播。文化傳播也可以理解為信息的對外傳遞,其能幫助各國家、民族與個人之間進行高效溝通。受文化環境差異的影響,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的行為規范與“三觀”不同,這會對個體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企業需要引進不同國家、地區的人才,以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在此過程中,我國的人才與其他國家的人才進行交流,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交融,從而推動中國文化對外傳播。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的傳播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綜合國力躋身世界前列,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相應的,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廣泛認同。然而,從客觀角度進行剖析,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仍存在諸多問題,這就要求相關組織理性看待這些問題,深入剖析其原因,不斷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詳細來講,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是,伴隨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大量涌入我國,以“全盤西化論”為代表的觀點阻礙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另外,文化傳播缺乏創新性也是影響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因素。中西文化存在顯著差異,無論是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還是價值選擇、理念追求,都有很大不同,這就導致中西文化之間存在交流障礙,如果詞不達意就會影響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發揮,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的傳播方向 新媒體是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留學生是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要想更好地開展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就需要合理利用來華留學生的力量,依托各種媒介,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使留學生能夠自主傳播中國文化,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留學生傳播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讓留學生深入感受、體驗中國文化,是促進文化傳播的最佳途徑。親身體驗包括讓留學生參加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認同中國文化的價值。鑒于此,山東大學創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向來華留學生傳授中國文化,闡釋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利用解說、觀賞等手段為留學生搭建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的平臺,助推中國文化實現跨文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針對外國人開展文化體驗與文化教育活動,承接海內外漢語師資文化類培訓工作,構建文化體驗與教學網絡平臺,研發與推廣中華文化普及讀物,開展語言與文化傳播理論探索與應用對策研究,并開展漢語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工作。讓來華留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全面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形成強烈的認同感。這樣一來,留學生回國后便能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實現文化傳播,繼而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新媒體傳播 新媒體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在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傳播信息,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包括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新媒體時代,來華留學生可以與中國的同學和朋友進行深入的交流,這對于他們理解和接納中國文化,更好地適應中國環境,形成的價值取向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基于網絡虛擬空間,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自由度高,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文化內容及學習方法,還能在空間中自由創建身份。此外,新媒體具有便捷性,只要有網絡和終端設備,就能隨時隨地地學習并發布自身所學所得,從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同時,更好地利用新媒體進行中國文化傳播,相關組織應當拓寬新媒體傳播渠道。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實現中國文化的多元化傳播,切實提高中國文化的傳播效能。 傳統媒體傳播 傳統媒體包括報紙、書籍、電視廣播等,“把關人”地位明顯,互動性較差。對留學生而言,由于其漢語表達能力較差,使用以教材為主的紙質媒介學習中國文化比使用其他媒介的效果更好。因此,在為留學生編撰教材時,要充分考慮教材的趣味性,包括內容選擇的合理性、文字表達的恰當性、圖片使用的靈活性等。為增強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編撰者要選擇符合留學生認知和接受水平的內容,適當借鑒戲曲文化教育相關教材的編寫。教學要以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為主,推動學生的認知發展,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互動交流實現文化傳播。同時,在編撰教材時,西方國家的漢語教材也提供了諸多參考。據統計,漢語教材中有70多個教育戲曲,其中包括“孟母三遷”這種中國故事。由此,我國文化教材也要合理借鑒國外漢語教材的編寫經驗和長處,由文化專家、教師合作編寫符合留學生學習的教育戲劇,以此更好、更高效傳播中國文化。另外,傳統傳播媒體中的影視類傳播媒體對來華留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大?邓固菇z·克拉森認為,“視、聽、觸、味、嗅”感覺形式不但是人們了解自然的手段,也是傳遞文化價值的通道?缥幕浑H視角下,利用影視傳媒傳播中國文化,不僅要提高傳播力度,還要革新傳播模式。就文化對外傳播來講,可借助舉辦競賽、討論會等方式讓留學生參與中國文化活動,這對留學生更好地認識、傳播中國文化具有積極作用。以“漢語橋”比賽為例,參賽選手都是漢語學習者,競賽內容不僅要考察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語言能力,還要考察漢語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掌握,如歌曲、雜技、剪紙和武術等,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應用能力。該活動充分發揮了新舊媒體的優勢,向全球直播比賽,已然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 明確傳播目標受眾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目標是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了解中國的時代風貌,認同中國的大國地位,以期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需要考慮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實施可行性文化輸出策略。在這一過程中,應堅持中國特色,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尊重他國文化,充分了解他國國情,熟練運用跨文化傳播理論和文化人類學相關理論,消除傳播障礙,幫助國外受眾理解中國文化。 相關研究者認為,傳播中國文化,必須了解受眾,考慮受眾需求,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反之,如果沒有對受眾進行充分調查,盲目傳播文化,極易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阻礙中國文化的傳播。由此,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要系統分析目標受眾的文化特點、思維習慣以及表達方式等,采用受眾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表達,同時融入真情實感,引起受眾的共鳴,使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豐富文化傳播手段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若想實現更好的傳播,就要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大范圍傳播。具體路徑如下。 第一,搭建數字化傳播平臺。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可以把中國文化轉化成數字資源,以圖片、文字、視頻的形式傳播中國文化,但要注意其精神內涵與價值底蘊不可脫離文化的本質。例如,通過創建數字化圖書館實現中國文化網絡傳播。數字化圖書館能夠打破傳統媒體的約束,激發群眾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從而自主學習中國文化知識,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豐富文化傳播形式;ヂ摼W為人們的互動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已然發展成當前社會人際交往的全新領域。在互聯網中,人們能夠自由發表對某件事的看法,表達訴求,與他人進行互動,間接推動了中國文化的傳播;ヂ摼W時代,中國文化傳播要在堅持弘揚主旋律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以互聯網為媒介,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使更多人認識、了解中國文化,接受中國文化,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例如,文化傳播組織可聘請相關專家、學者開展網絡座談會,或進行在線知識講解;在各大媒體平臺發起關于傳播中國文化、發展中國文化的熱點話題,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以此提高中國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第三,利用短視頻傳播中國文化。短視頻因其互動性、娛樂性等特點成為中國文化傳播和發展的主要形式,并獲得受眾的廣泛認可。區別于傳統傳播形式,短視頻內容的新穎性、生動性可以滿足現代群眾“碎片化”的娛樂需求。通過短視頻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既能滿足群眾對娛樂信息的需求,又能更好地進行相關文化傳播,擴大中國文化的受眾范圍。以抖音短視頻為例,將中國文化與生活場景有機結合,利用短視頻的形式生動展現中國文化的價值和內涵,讓人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接受文化熏陶,自覺主動地傳播中國文化,對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相關組織在傳播、弘揚中國文化時,應該利用短視頻優勢,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推動中國文化走得更遠。 增強文化自信 黨的十大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會議中均談及中國文化,并大力推進中國文化的傳播。在此背景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诳缥幕浑H視角,中國文化傳播應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國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使世界各國人民認識、了解、認可中國文化。 在具體實踐中,相關組織應系統研究中國文化,剖析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加強人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此同時,還要借助新舊媒體的優勢,大力宣傳中國文化,為來華留學生提供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機會和平臺,使留學生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傳播者。 另外,高等院校是培養優質人才的主要陣地,在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方面擔負著重任。鑒于此,我國高等院校要正確認識傳播中國文化的意義,將中國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使學生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主力軍。然而調查顯示,我國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匱乏,相關部門負責文化傳播和對外交流的工作人員能力有限。 對中國文化來講,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離不開文化傳播人才的支撐。但是當前中國文化傳播中,相關工作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文化傳播的效率,相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為此,打造一支知曉國情、熟悉國際溝通禮儀、熟練掌握多國語言且了解國際文化傳播原則的專業人才團隊,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敲門磚”。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制定跨文化交際傳播人才培養方案,國家相關部門與社會各界要大力支持傳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打造高質量、高水平、高能力的傳播人才團隊,同時招納專業性強的人才加入團隊,為中國文化傳播儲備更多人才。 其次,引進、培育翻譯人才。從本質上看,文化產品的質量決定著文化傳播的效率?缥幕浑H視角下,中國文化傳播需要通過翻譯完成,而翻譯這一行為需要專業人士完成。因此,相關組織要積極引進和培養翻譯人才,引導翻譯人才明確翻譯主旨,并根據文化傳播的目標國以及當地人民的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傳播中國文化,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中國文化的翻譯質量,還能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十分有必要,是中國提高國際地位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中國文化傳播要借助新舊媒體的優勢,創新傳播方式,拓展傳播渠道,積極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麗娟.跨文化英語教學語境下中國文化傳播策略的探究[J].英語廣場,2022(12):100-102. [2]俞睿.跨文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的藝術化傳播策略[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2):84-91. [3]田澤中.全球一體化環境下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J].傳播力研究,2020,4(08):21+23. [4]李海紅.跨文化英語教學語境下中國文化傳播策略的探究[J].品位經典,2019(07):79-81. [5]陳孝柱,雷小磊,張燕.社交媒體下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4):37. [6]王靈玲,馮昊艷,賈茹.“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J].理論觀察,2021(04):116-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