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特征及演奏思考时间:2023-03-31 探討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特征及發展,既要回顧中國器樂文化歷史,也要關注民族管弦樂之器樂世代傳承發展的理論實踐意義與創作成果。從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特征及演奏思考來深入理解我國各時期民族管弦樂研究的豐富內容極為重要。本文主要從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樂器類型、演奏特征出發,簡要分析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特性及不足,并對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技巧進行分類闡釋,包括顫音技巧、琶音技巧、連奏技巧、和弦技巧、八度技巧,F對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創作、演奏及發展提出建議,以期為接下來的相關研究提供可行性參考。 “中國民族管弦樂”一詞作為現代音樂語匯匯聚了更多具有現代思想與中國器樂文化歷史沉淀的具體內容。探討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特征及發展,關注民族管弦樂之器樂發展世代傳承的理論實踐意義與成果,其中我國民族樂器演奏的獨奏、合奏、室內樂、協奏曲等各種形式是我國創作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智慧結晶,也是蘊藏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瑰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管弦樂已然成為我國生生不息的民族音樂藝術。和單一樂器不同,中國民族管弦樂涵蓋多種多樣的特色民族樂器,比如鐘、磬、鼓、塤、笙、管、笛、簫、琵琶等。不同民族樂器相互配合,共同演繹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獨特魅力,有力地展現了中國民族音樂之美。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樂器類型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樂器類型與作品中運用的作曲技法進行了多元化轉變,突出了中國音樂風格的發展變化,不論是運用中國傳統技法,還是西方現代作曲技法,都以豐富的表現力形成了音樂多聲部、立體化的實踐作品,可謂耳目一新。經過千百年的改革與創新,中國民族管弦樂涵蓋的樂器越來越廣泛。就應用類型來看,中國民族管弦樂樂器可被細分為四個類型。第一類是拉弦樂器,其中較常使用的是高胡、二胡、中胡。這類樂器的節奏歡快輕松,能讓人心情愉悅。例如各類慶典常用的曲子《歡慶新春》《東海漁歌》等,都是以拉弦樂器為主的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第二類是彈撥樂器,較為常用的是柳琴、揚琴、琵琶。這類樂器演奏出的民族管弦樂曲扣人心弦,令聽者念念不忘,回味無窮。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春江花月夜》,它以琵琶的音色之美而備受人們青睞。第三類是吹管樂器,較常使用的主要有梆笛、新笛、噴吶、笙。第四類是打擊樂器,比如堂鼓、排鼓鑼、木魚。通過彈奏上述四類樂器所呈現出的樂曲,既能豐富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多樣性,又能展現民族氣質與神韻,進而助推中國民族管弦樂歷久彌新,實現質的飛躍。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特征 由于中國民族管弦樂構成的交響化編制在我國歷史中有空白,近半個世紀的民族管弦樂發展使演奏技巧愈加成熟,對比西方交響樂團的音色,中國民族管弦樂的音色更為突出。由于各種樂器個性化特色明顯及音色難以融合等,在樂團演奏特征中應注重民族樂器的特點,例如胡琴類樂器發聲過程中無指板特點,給樂隊完整的音準帶來更多需要調整的技術難點;彈撥樂器點狀的鳴響會導致樂團節奏受到更多不可控影響等。在演奏特征的不斷調整中增強整體音樂音響的一致性,會減弱管弦樂個體的自然屬性,使民族管弦樂團所彈奏出的音樂的音色受損。所以,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演奏離不開音色、形式各異的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支持,富有中國風味的演奏應進一步突出以下特點。 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演奏人數眾多,基本保持在40人以上。倘若樂曲演奏涵蓋拉弦、彈撥、吹管、打擊四大聲部,則演奏人數或將提高到80人左右。通常情況下,為提高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演奏水平,樂隊會將演奏人員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雙管制人員、三管制人員和四管制人員。相較于我國吹打樂、絲竹樂以及鼓吹樂等傳統樂器的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更接近西方主流的交響樂演奏。比如,音樂結構嚴謹、演奏過程注重傳遞音樂內涵、樂曲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演奏效果具有戲劇性。故而,在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時,聆聽者能深刻感知到音樂本身的恢宏氣勢與細膩情感,進而展開聯想,被樂曲的蘊意感動。中國民族管弦樂所依循的律制西方音樂界主流的十二平均律。這種律制與調性表現在五線譜上,則是七個全音和五個半音,整體音域的寬度可拓展到四個不同的八度以上。就演奏體裁而言,中國民族管弦樂是將西方交響樂的調性與律制融入自身體制,從而更好地演繹不同樂曲的美。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民族管弦樂被劃分成了三類,包括民族管弦樂曲、民族管弦樂隊組曲以及民族管弦協奏曲。 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不足之處 由于中國民族管弦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制作工藝尚未完善,不少中國樂器被用于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時都難以淋漓盡致地展現樂曲的底蘊和深意。特別是在規模較龐大的中國民族管弦樂表演中,中國民族樂器的缺陷會破壞聆聽者的聽樂享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律制與調性的配合度低。我國民族樂器的音階以五聲階、七音階為主,半音相對偏少,但大部分中國民族管弦樂曲都需要半音來展現樂曲情感、節奏、旋律的變化,否則樂曲情感表現力將大幅降低。 二是中低音樂器相對偏少。我國流傳至今的民族樂器大多是高音樂器,極少為中低音樂器,以致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寬音域、多層次等需求無法得到表現。 三是音色統一性偏差。我國傳統民族樂器各有特點,難以與其他樂器特別是西洋樂器互為黏合,以至于規模較大的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無法實現音色的統一,嚴重阻礙音樂聆聽者對樂曲內涵的感知。 傳統民族樂器無論將編制增加到多么龐大的數量,其本質仍然是以合奏為主的具體形式,是以中國各民族特色文化為基礎形成各具特色的樂器為自然主體,其中樂器發聲的特色擅長的是各民族文化、民間音樂文化內涵及地方戲曲內容等區域性音樂文化的傳統橫向織體語言,隨著對強調區域性特色與具體音樂的多維表達,在循序漸進的音樂(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整體音響平衡及整體融合性應在和諧中進行突破。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技巧 伴隨著現代音樂的不斷發展,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技巧和技術也在不斷完善。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技巧中注重的音準、節奏、音質、扎實的基本功為技術本體,最大限度地增強了演奏的表現力,這是中國民族管弦樂應持續提升的重點。中國民族管弦樂曲多種多樣,各有特性,這決定了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演奏技巧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更好地介紹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技巧,本文決定以王建中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原創的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為例,深入解析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技巧!恫试谱吩隆纷鳛闃O具代表性的中國民族管弦樂曲,其演奏既要注重表現“彩云”的絢爛之美,又要突出“月”的清麗明亮以及追月動作的行云流水,否則觀眾將難以體悟樂曲的細膩情感。 顫音技巧 音色、音量以及音高的波動都會影響樂曲顫音的速度與幅度,從而決定《彩云追月》音樂呈現的線條感。所以,在應用民族樂器演奏《彩云追月》的顫音時,要注重在呈示段展現出顫音的裝飾音,充分體現出樂曲隱藏的民族性。此外,在演奏顫音時,要保持音響平和,兩拍節奏要非常扎實,觸鍵要輕盈,掌關節要用力,以使樂音能順著指尖發出,干凈而明亮。唯有保持手指靈動,準確掌握節奏,才能充分展現出《彩云追月》呈示段有別于其他樂段的唯美意境。 琶音技巧 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和弦形式,琶音的演奏難度相對較高。因為在彈奏琶音時,演奏者的手位要時常進行轉移,手腕要靈活地配合每一處音轉。例如在演奏《彩云追月》的琶音時,表演者的左手和右手必須保持緊密配合。其中,左手要善于利用大臂力量以下沉樂音,再找準時機,轉移演奏的重心,使前后音律順利連貫,充分展現出樂曲的靈動感。右手要保持手腕放松,適當地調整手部位置的高度,以便靈活地觸鍵,自然地展現樂曲美感。 連奏技巧 在連奏中國民族管弦樂音時,演奏者需張開手指,貼鍵彈奏。手落下觸鍵時,則要高抬指,且觸鍵速度要舒緩,充分借助手腕的力量來進行演奏,以展現樂曲的柔和情感。比如在演奏《彩云追月》的呈示段時,需要經常進行連奏,特別是十五連音的連奏。這就要求演奏者的左右手必須保持高度融合,手腕要時刻保持放松,以便一氣呵成整個連貫動作,從而充分表現“彩云”的絢爛之美、“月”的清麗明亮以及追月動作的行云流水。 和弦技巧 中國民族管弦樂曲情感的表達需要和弦技巧的鼎力支持。然而,在所有演奏技巧中,和弦技巧最難把握。比如,它要求演奏者在手腕落下的瞬間要絕對放松,充分利用手部的墜落力進行樂音的自然下沉,以便樂曲發音保持沉穩、整齊。以《彩云追月》的第五小節為例。演奏該小節時,樂者的右手要彈奏柱式和弦來加重樂曲旋律的變化,同時要將彈奏力量盡可能集中下沉到觸鍵的手指尖上,方便快速換指,形成旋律前進的推動力,充分展現樂曲的輕松愉快之感,為再現段的演奏做好情緒鋪墊。 八度技巧 在《彩云追月》這首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中,八度技巧是最值得關注的彈奏技巧,其要點是同時應用手臂、手掌以及手腕的力量,使三者在觸鍵時與鍵盤基本保持平行。此外,在演奏八度音時,演奏者的小臂要平穩,手部要以手腕為核心均勻發力,進而展現出樂曲的渾厚感。例如在演奏《彩云追月》的再現段時,運用八度彈奏技巧,連貫、準確、重復彈奏樂段,形成完全不同于呈示段的氣勢,充分表達樂曲的主題與情感。 以上舉例中的各類技巧經過不斷打磨,使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能夠相對獨立地保持自己的特色與純正體系。無論是中國音樂的發展,還是中國器樂演奏的技巧特點,都要更好地保護傳統音樂,將傳統音樂的精髓融入中國現代音樂中。 五、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注意事項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是大規模、多人參與的表演活動,故而其對彈奏者的要求較高,相關演奏的注意事項也較多。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樂隊成員間要加強合作 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需要表演者相互配合、統一協調,避免出現“一個人技能獨尊”的現象,如此方能穩定、有序地展現樂曲節奏、韻律、底蘊及內在情感,進而感動聽眾,使聽眾對中國民族管弦樂產生好感。因此,在組織樂者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時,要鼓勵其學會聆聽,包括聆聽其他樂者的樂器發音,聆聽樂器的弦聲等。倘若樂者能清楚地把握每個表演者的旋律,充分了解個人演奏指責,就可以更好地與其他樂者合作,有意識地配合其他樂者共同完成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彈奏,進而展現出中國民族管弦樂的魅力。 認知聲部平衡的重要性 聲部平衡,即把握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音量的平衡度。在合作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時,表演者要相互監督,避免為追求自我能力的展現而破壞聲部的平衡。比如,管弦樂演奏者要適當降低自身樂器彈奏的音量,使之與其他民族樂器保持聲部的統一;擊打樂器演奏者要從聲部平衡出發,合理地掌控樂器的音高,防止突顯個人技能而忽略整體的表演。 準確把握樂曲演奏的音色 在演奏中國民族管弦樂的過程中,樂者是否能精準地把握樂音的音色將直接影響到樂曲表現力。和單一樂器演奏的樂曲不同,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時常需要不同民族樂器相互配合。而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又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根據樂曲本身,找準音色標準。比如認真聆聽音樂,有針對性地調整自身所持樂器的音準;進行氣息訓練,學會控制氣息變化,準確把握音色變化;反復熟悉所持樂器,了解外界溫度、氣候變化等對樂器發音的影響,以便在演奏前提前預熱樂器,使之保持正確音準。唯有準確把握樂曲演奏的音色,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演奏才能充分展現出音樂蘊藏的情感。 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中的整體音樂協和性、綜合表現能力及技術的完善,是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發展方向。要提升技術,嘗試新的編制,不斷改良樂器制造,創作更多優秀作品,最終提高音樂標準,完善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的系統邏輯。 中國民族管弦樂是由多種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以充分突顯民族樂曲獨特之美的形式,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表現力和演奏風格。所以,音樂人在表演這類樂曲時,要高度重視和理解其演奏特征,掌握其演奏技巧,關注其演奏注意事項,進而用合適的演奏方式向聆聽者傳遞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美好。隨著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特征及演奏思考經過不斷發展,每件樂器的表現力也得到了發展,演奏曲目、演奏標準、演奏技術、樂器性能等方面的完善,使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音樂有機會在同一標準下展示出來,所以包容性及演奏空間的增強會使更多類型、風格的作品展現出具有中國民族情懷的音樂文化內容。 參考文獻 [1]姜勇.民族管弦樂的聲音特點研究[J].黃河之聲,2020(12):49. [2]任婧.融匯交織 共贏自信——探討民族管弦樂與戲曲音樂的發展[J].戲劇之家,2022(26):53-57. [3]王詩媛.《彩云追月》的藝術特征及演奏分析[J].戲劇之家,2022(06):93-94. [4]賀洋.淺談民族管弦樂配器中的音色搭配[J].黃河之聲,2022(03):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