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力為老街區賦予新生命 ——以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為例时间:2023-04-03 文化街區是存在于城市內部,能較好保存古建筑和文物的集中區域。以古建筑群為主,搭配展示具有歷史風格的景觀和文物,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傳統城市的布局和特征。文化街區是一種活態文化遺產,具有形成良好產業循環的巨大潛力。 隨著新業態的崛起,“文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濰坊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自2015年開園以來,向內深挖文化資源,對外延伸多態產業鏈,集中了濰坊特色餐飲以及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依托古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內涵,逐漸打造出一個復合型多業態文旅融合發展新區。如今,立足于數字化蓬勃發展的信息時代,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迎來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如何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增強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的吸引力,賦予老街區“新生命”,成為十笏園面臨的重要挑戰;谥袊幕謪^發展模式同質化、過度商業化等現狀,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需要找準定位,著力推進街區品牌建設,深入發掘文化資源,做濰坊非遺文化傳承的倡導者和數字非遺的開拓者。 發展現狀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與國務院相繼發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和文旅融合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近年來,濰坊市陸續出臺了文化與金融、互聯網、創意設計等融合發展的政策,為十笏園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復興提供了支持。十笏園文化街區集結了十笏園古建筑群、鄭板橋紀念館、濰坊市美術館、郭味蕖美術館、“非遺空間”等一批大型公益文化建筑,同時規劃建設了齊魯文化產業孵化器、濰州書畫城、濰州古玩城等共計1000余家企業的文化產業綜合體,硬件設施完善,先后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山東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靜態景觀:復合建構的街區布局 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布局是三條街道、一條道路和六個分區。曹家巷、十笏街、胡家牌坊街將十笏公園環繞在內,街道兩側多是傳統手工藝品店和傳統小吃、老牌餐館。同時,街區以挖掘歷史資源、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建設了歷史文化觀賞區、民俗文化區、風雅文化區、傳統客棧區、主題酒店區和餐飲文化區六個分工明確的區域。整齊的街區布局充分發揮了十笏園的商業功能和文化功能,為街區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除了六大分區以外,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依托深厚的文化資源優勢以及老濰縣商埠和手工業名城、魯東商品集散地的區位優勢,打造出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十大文化中心,積極探索“街區+書畫”“街區+非遺”“街區+民俗”“街區+金融”“街區+旅游”“街區+休閑”“街區+互聯網”的“7+“格局,培育復合型文化業態,創新運營機制。十笏園街區不僅全方位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與新發展模式進行深度融合,還通過各種平臺向主體項目提供政策扶持、運營指導和資源交流,逐漸強化集聚效應,統籌各類資源,實現了文化、市場和社會價值的有效轉化和綜合提升。 動態景觀:特色活動及創意空間 近年來,十笏園街區內的文化活動逐步增多,十笏園在秋季舉辦非遺嘉年華活動,努力推動非遺不僅要“活下去”,更要“走出去”。非遺嘉年華融合非遺文創集市、特色美食節、濰坊好手藝精品展、老濰縣民俗風情秀、非遺親子互動體驗、小丑變臉雜技表演等多元化的展演、展示和展銷活動,使非遺更加“接地氣”。在非遺文創集市中,有與現代審美相契合的“新中式”濰坊地域品牌設計,也有濰坊面塑、葫蘆烙畫、繭綢扎染、傳統老貓花燈等原汁原味的手工藝產品,能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傳統非遺的藝術魅力。嘉年華期間,濰坊手工藝非遺傳承人還會到文創集市現場制作非遺產品,向民眾展示非遺制作的動態過程,形成了集展示與交流于一體的新消費形態。同時,十笏園街區還會舉辦古玩交流會、民俗風情展演等活動。古玩愛好者集聚十笏園,許多行業名家也會來到現場,提出更專業的意見和指導。 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于2018年8月啟動建設了非遺空間項目,次年6月正式面向大眾。以“巧藝百工”為核心內容的非遺空間,劃分為巧藝百工傳習區、文創生活休閑區、非遺研培區、大師工作室和傳統游藝親子互動體驗區五個板塊,是一個集保護、傳播、交流、展示、傳承、研學和培訓于一體的非遺合作開放平臺。其中,巧藝百工傳習區設有風箏、草柳編、竹編扎制坊,核雕、剪紙、葫蘆雕刻等鐫刻坊,繭綢制造、藍印花布染織坊以及年畫坊、陶藝坊等,匯聚了濰坊市許多非遺技藝。2022年6月,山東省第一家手造博物館在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的非遺空間落地試運行。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其中活態展示區共入駐風箏、年畫、面塑、葫蘆烙畫等十余個手造項目,靜態展示區分為濰坊手造文化展廳(基本陳列)、專題展廳(定期換展)、研學空間、博物館手造文創商店四個功能區。濰坊手造博物館充分利用濰坊市優秀手工藝與民間藝術資源,創新發展手造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集教育、研究、收藏、保護、展示、展演、展銷于一體,是濰坊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載體、文化展示的新平臺、對外宣傳的新陣地。 文化力推動街區發展的必要性 商業化嚴重,內容運營散漫 目前,國內文化街區大多采用“古建+商鋪”“古建+旅游”的發展模式,側重商業資本的介入,沒有發揮出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注重對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關注十笏園景觀歷史、鄭板橋名人資源、濰坊城市文化,以及當下重點宣傳的傳統非遺展示和手工藝產品銷售等。街區周邊是售賣手工藝產品的店鋪和小吃亭,呈現出典型的商業化特征,售賣的產品大多與非遺手工藝品以及古玩物件相關,但是樣式陳舊,缺乏吸引力。 同時,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動態內容沒有得到有效展示。在非節假日期間,街區內的大量店鋪都處于關停狀態,其中非遺文創館的內院門口貼出謝絕參觀的公告,缺少接待人員和正常的管理。對于一個追求持續發展的商業性休閑娛樂文化街區,十笏園應該加強日常管理,讓文化街區實現價值最大化。 品牌效應弱,創新后勁不足 縱觀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七年的發展,內容涵蓋范圍廣,優質產品豐富,但十笏園自身品牌建設不足,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在文化街區,人們可以欣賞、游覽的景觀很豐富,但是多流動性展覽,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參觀體系。盡管這種多點散發的運營模式為游客提供了更多觀賞空間,但缺少特色宣傳,精品開發不足,脫離了十笏園的文化內核。當一個文化景觀沒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就難以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國內許多文化街區都有地標性品牌標識或視覺形象,如江蘇常州的青果巷、四川成都的寬窄巷子都有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標識,成為對外宣傳的特色內容,給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帶來了記憶點。 難以形成良好品牌效應的原因還在于十笏園自身的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形成多渠道傳播體系。十笏園雖然有獨立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但是公眾號文章和抖音視頻的瀏覽量都比較低,明顯沒有突破“圈層”走走進大眾視野。同時,十笏園作為以自然景觀之美著稱的“魯東明珠”,缺少系統化的視頻宣傳和引流,在短視頻、“快文化”盛行的當今社會,十笏園沒有抓住這種成本低、變現能力強的機遇,弱化了自身的影響力。 數字化應用少,傳播模式單一 十笏園的發展重心之一就是對濰坊非遺的大眾化傳播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因此,十笏園文化街區非常注重非遺的文化建設,可以把整個文化街區看作一個小型的濰坊非遺展覽中心。但是,由于十笏園并沒有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沒有構建媒體矩陣,其影響力難以突破固有的范圍,未在山東省內掀起波瀾,因此也難以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 從十笏園街區的現狀來看,沒有拓寬網絡渠道進行非遺的宣傳和產品銷售是阻礙十笏園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搭建數字化非遺線上展示平臺,通過科技讓非遺真正“進萬家”,是當今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十笏園需要打破行業閉環,開通電商銷售渠道,鏈接非遺傳承人和工藝品愛好者,破圈尋找新的營銷方式。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中德州展區的主題為“大德之州·匠心手造”,五個展會主題下有全市近30家企業,百余款手造品參展。博覽會期間還開展了項目推介、文化演藝、技藝展示、網上直播等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產品銷售,總銷售額超過600萬元,創歷史新高。這種數字宣傳方式可供十笏園街區借鑒,對提升景區知名度,營造良好的非遺傳承氛圍有重要作用。 街區建設的可行性建議 文化產業的生命力根源于穩定的文化內核,也在于其能夠迅速順應時代趨勢,不斷更新和成長。 追求文化特色,加強區域管理 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模式是一種以內容型文化產業和生態型文化產業為主的發展模式。濰坊市應該注重增加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感,突顯“寓文于游、寓教于樂”的功能,充分發揮其輻射作用,打造集觀光旅游、研學教育、工藝展示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街區。同時,由于十笏園中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民居,在進行項目設計時需要考慮超市、商業、住宿、餐飲、娛樂以及停車等各類業態的適應性,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對文化街區相關內容的管理,減少割裂感。 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具備旅游城市的風貌,應該打造獨特的藝術景觀,比如注重民俗、民族特色,形成本地化、情趣化、游樂化、特色化的景觀環境。因此,應當對十笏園街區實行常態化管理,培育長期穩定的特色區域,形成民俗文化生態圈。十笏園應該堅持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濰坊的代表性歷史文化遺產,對特色文化與街區旅游建立穩定的鏈接。2020年,濟南古城曾在完善旅游體系的基礎上,著力促進非遺的傳播,被評為“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秀實踐案例”。十笏園應注重多角度開發濰坊市的本土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構建集歷史性、娛樂性、互動體驗性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街區產業體系。 深耕文化品牌,多維立體宣傳 十笏園未來發展的重點,應該聚焦樹立品牌思維,提升核心競爭力。特色鮮明、有影響力的品牌能夠形成強大的輻射效應,助力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成為濰坊的代表性城市名片。 市場對品牌要求嚴格,對城市品牌的形成有更高的期待值。整體來看,十笏園街區的設計融入了濰坊地域文化元素,具有中國北方城市的特征,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濰坊應當在城市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整合有代表性的核心資源,并將十笏園文化與核心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別出心裁,求新存異,在遵循文化產業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推動區域輻射拓展,逐步提升影響力。 國內外城市發展都依托地域的文化傳承,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具有明顯的濰坊城市地域文化獨特性,有利于實現文化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因此,抓住網絡時代的發展機遇,打造多渠道、立體化宣傳模式,以高質量的核心內容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點,提升品牌影響力,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增強用戶黏性。文化事業部門也應該擔負起主流平臺的宣傳作用,落實政策支持、政府搭臺等鼓勵措施,通過城市廣告、展銷會等規;侄,實現傳播與營銷功能的有機結合,對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多元化宣傳推廣。 增強文化力:打通數智化發展鏈條,吸引創意人才 2022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標明文化產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數字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十笏園文化街區雖然在濰坊非遺傳播與管理方面采用了“互聯網+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鏈打造+文化IP集群發展”的模式,但是實際運行效果并不理想。其開發的App,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完善十笏園網絡平臺建設,逐步構建網絡化傳播體系十分迫切。十笏園文化街區應該響應“文化數字化”戰略要求,通過打造新體驗、新場景,為文化資源建立智能化宣傳途徑,讓大眾能夠切身觀賞和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 同時,在文化街區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廣泛吸納創意人才,制訂更具有吸引力和時代性的街區發展方案,舉辦特色活動凝聚文化力。品牌傳播也要緊跟時代節奏,如邀請當地的探店主播、流量網紅來十笏園拍攝短視頻進行宣傳,提升關注度。創意人才源源不斷地為街區發展提供策劃,加入時尚元素,在保留歷史氣息的同時使街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地。在文創產品設計上,將十笏園品牌融入濰坊城市文創的概念中,提高實用性和創新性,讓非遺“潮”起來。 文化力是文化產業賴以生存與進步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街區的發展基礎。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以古樸典雅的建筑風格、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精湛的非遺手工技藝成為濰坊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標。作為濰坊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文化街區,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擁有優厚的建設規模和發展條件。十笏園不斷革新、創造,力求在互聯網時代依托新技術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街區。
參考文獻 [1]宮梅.留住“老濰縣”:十笏園街區改造探析[J].濰坊學院學報,2012,12(02):97-99+102. [2]王瑗.“十笏園非遺空間”開放在即市民將親身體驗與傳統深度對話之妙趣[J].走向世界,2019(23):52-53. [3]曹茲可.徐州市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以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為例[J].旅游縱覽,2020(21):148-150. [4]劉生建.歷史文化街區的傳承式開發策劃——以濰坊十笏園街區為例[J].古建園林技術,2011(01):36-38 [5]李亞林,汪洋,蒲瑞.十笏園文化街區規劃構思[J].古建園林技術,2021(03):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