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研究时间:2023-04-19 【摘要】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路徑,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之舉。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地方志機構一要增強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識,支持并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二要創設國家數字方志館,統一地情數據庫建設的技術標準;三要利用新媒體大力開發方志資源,提升地情信息服務能力;四要加速對信息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強化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人才保障,由此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工作穩步開展,建設目標如期實現。
作為反映某特定區域地情、社情的大型綜合性資料書,地方志需要借助文字、圖表等多種形式,客觀準確地記錄某具體區域的自然情況、社會發展情況,肩負著服務民眾、服務社會的重任。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能夠為地方志記錄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全面提高地方志的記錄效率和質量,促其“資政、存史、教化”的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地方志事業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意識,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其自身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概念的闡述 地方志 地方志,簡稱“方志”,是按照一定的體例全面而較為詳細地記載一定區域內在一定時期有關自然、社會、政治與經濟等的文獻,其往往綜合反映了一定區域內自然與人文的歷史和當前狀況[1]。地方志涵蓋的信息豐富多樣,既包括天文、氣象信息,也包含地貌地形、水文特征等地理信息,記錄細微準確,內容包羅萬象。一直以來,地方志多由當地官方機構進行編撰,具有較強的權威性,這也是很多人將地方志稱作百科全書的主要原因。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覆蓋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電子政務以及電子商務等相關概念及模式應運而生,這為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目前關于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含義,學術界尚未給出權威統一的闡釋。大部分學者認為,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是指地方志機構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以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為支撐,將地方志系統的業務職能精簡、整合后,在政務網和互聯網上實現日常工作管理、志鑒編纂出版、資料存儲查詢等全方位信息化[2]。 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能夠實現對地方志機構日常工作開展情況、任務完成程度的全面化、持續化、動態化監管,促使其工作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能夠打破原來各地地方志機構“各自為政”、獨立工作的局面,通過系統對接的形式保持深度互聯,實現信息實時共享,為方志資源傳播提供極大便利,同時還有利于社會民眾及時獲取準確全面的地情資源信息。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思路 穩步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增強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識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對現有的各種方志資料進行數字化、電子化處理,同時,著力調研和探索新的方志資源,通過對各類方志資源的全面整理、合理分類及廣泛宣傳,讓更多人認識和領略方志文化的風采,以此達到宣傳中華文化的目的。在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地方志機構的領導及負責人首先要增強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識,深刻意識到信息化建設既是地方志信息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3]。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涉及范圍廣、牽涉部門多、涵蓋信息多的浩大工程,一方面需要每年集存出版的年鑒、志書,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和整理各種關于地情資料的電子信息文件,還需要將各種大量的地情信息匯總處理之后,經過多次加工審核,形成圖文并茂的電子文件。所有方志文獻資料都需要掃描成電子文件,同時需要根據相關標準對電子文件進行編目與分類,以此實現對方志資源的電子化保存和管理。此外,在完成以上日常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摘取一定的方志信息撰寫文稿或制作視頻,再將其發布到公眾號或抖音等平臺上,以此實現推送和宣傳方志文化的目的。 地方志機構在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是增強發展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及保障工作,比如資金保障、人員保障、設施保障等。機構負責人要從全局出發,制訂一套完善科學的信息化發展計劃,對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流程、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部署,逐步創建方志地情網、地情信息庫等系統,率領機構人員共同應對挑戰,穩步踐行地方志信息化發展計劃,從而逐步實現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目標。 創設國家數字方志館,統一地情數據庫建設的技術標準 隨著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浪潮的興起,各地紛紛投入大量資金、人才等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提高地方志信息化發展水平。但是由于各地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數據庫的使用標準不一致,數據信息的加工格式各異,導致不同網絡平臺之間無法兼容,難以實時共享信息,從而嚴重影響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數據庫子庫分類標準為例進行說明,有的地區根據資料性質的不同,將收錄地方志信息的數據庫分為省志庫、縣志庫、年鑒庫等,也有一些地區按照行業的不同,將數據庫分為地理、人文、旅游等數據庫。收錄于數據庫的數據信息也存在格式不一的情況,有的地方采用TXT純文本格式,有的地方采用HTML超文本格式等。數據格式不統一既不利于各地信息匯總和共享,也制約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推進。所以,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當務之急在于統一地情數據庫建設的技術標準。對此,本文認為可以創設標準統一、權威先進的國家數字方志館[4]。 詳細來講,我國在開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從全局出發,做好整體規劃,以技術為支撐創建國家數字方志館。我國相關部門要匯聚業內專業人才,設計并構建覆蓋全國各地的大型地情數據庫網站,匯總來自各地的地情資料,實現與各地地情網站的動態化、實時化、持續化互聯,以此達到實時共享數據信息的目的。從技術層面來講,這是完全可行的,可以統一文件信息的格式,比如,統一采用全文型數據庫,嚴格要求各地采用統一的信息入庫標準,入庫之后自動傳輸至國家數字方志館,由國家總館對各地傳輸的方志信息進行整合與分類。從資金方面來講,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財政收入各異,有些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可能會在構建地方數據庫方面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對此,國家管理地方志工作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幫扶,協助落后地區穩步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從版權方面來講,按照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自然人的作品,其發表、復制、表演、放映、廣播、匯編等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所以,我國各相關部門在對地方文獻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時,無需考慮古籍以及民國時代創作的各種文獻資料的著作權問題,它們已經超過版權保護期限,使用和處理它們不會造成侵權。另外需要注意到,盡管近年來新編地方志依舊處于版權保護期內,但是由于此類編著屬于地方志系統內的職務作品,故不會造成侵權。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各地在編纂和采用地方志資料時無需考慮版權問題,依舊要從法律層面進行審視,以免觸犯法律。 創設國家數字方志館,能夠通過對數據庫的建設標準、數據信息的格式進行統一規定,打破各地地方志系統不兼容、數據信息無法互通的局面,這樣既有利于提升方志資源的利用率,也能夠有效避免資金浪費,可謂一舉兩得。 利用新媒體大力開發方志資源,提升地情信息服務能力 在各類新媒體層出不窮的今天,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不應拘泥于軟硬件設施的完善,也不應只側重于升級官網和數據庫、應用系統等,而是要打破以往的資源展示理念,嘗試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論壇、抖音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展示豐富多樣的方志資源,加強對地情信息的深度開發,以期在提高地情信息價值的同時促使其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如今,我國很多地方創辦了專門的地情網站,但是由于缺乏網站建設意識,疏忽對網站欄目的更新與打理,導致網站徒有形式,其功能和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也有一些地方的方志機構注重新媒體宣傳,嘗試通過微信公眾號、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宣傳方志資源,不過由于粉絲規模小,形式大于內容,導致宣傳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彌補和改善[5]。 第一,創新推送內容與推送形式。不管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還是利用傳統線下方式進行推廣,地方志機構都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基本原則,打破形式主義,充實內容,保證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全面提高方志內容的吸引力,盡可能地激發讀者閱覽方志信息的興趣。與此同時,要創新內容表達形式,摒棄以往長篇大論的文字形式,可以通過圖文、視頻動畫等多種不同的形式記錄和展現方志資源,以便讀者通過合適的渠道或方式閱覽方志信息。另外,地方志機構要及時更新方志信息動態,做好對日常內容的發布及推送工作,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粉絲,還能增強宣傳效果。 第二,全媒體多渠道宣傳,促進方志文化宣傳。方志機構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宣傳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論壇、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方志資源;也可以借助網絡組織關于方志資源的活動,比如“方志資源展示”活動等,讓更多人通過線上活動認識、了解方志信息,增進對各地地情的了解,以此達到宣傳方志資源的目的。與此同時,要做好線下推廣工作,通過社群推廣、地面推廣、朋友宣傳等多種方式吸收粉絲,擴大粉絲規模,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與粉絲進行互動,以提高粉絲黏性和忠誠度,增強方志資源宣傳效果。地方志機構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全面宣傳的良好局面,通過各種平臺為公眾及時推送方志信息,促其在閱覽文字、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領略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以此使得方志文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6]。 加速信息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強化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人才保障 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推進以及建設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信息化人才的專業實力及其對地方志信息整理工作的了解。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只有精通信息化建設,了解地方志信息化建設要點,才能扛起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大旗,才能穩步有序地開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工作,促進各類地方志信息得到全面高效的匯總,使得各類信息的價值得到充分提煉和發揮[7]。我國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引入和培養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人才。 第一,嚴格甄選,保證地方志信息化人才的引入質量。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高度依賴龐大的互聯網體系以及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只有引入精通網絡技術的人才,才能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工作高效穩定地開展。我國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地方志信息業務的性質、內容、要求等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遴選標準,面向社會廣泛招聘高層次計算機人才。凡是前來應聘的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的筆試、面試,只有通過考核的應聘者才能作為重點人才引入,以此從源頭上保障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人才的質量。 第二,強化培訓,提升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水平。地方志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系統工程。我國相關部門要增強發展意識,加強對地方志信息化建設人才的定期培訓,促其在培訓中提升專業技能,學習更多工作技巧。在開展培訓工作時,一方面需要對原有的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培訓內容側重于數據庫的操作、應用系統的操作、信息的數字化處理等,將其培養成復合型人才,使其更好地適應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新引入的計算機人才進行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側重于地方志信息的采編、匯總等常規業務知識,以此讓他們在培訓過程中掌握更多核心業務知識,繼而利用個人專長提高地方志信息的采編效率、匯總質量及分類水平,爭取將他們培養為既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又熟悉地方志業務的復合型人才[8]。 綜上所述,信息化建設是方志工作謀求創新發展的根本路徑,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這是一項牽涉范圍廣、涉及因素多且周期比較長的浩大工程。對此,務必要以國務院發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為遵循,深刻認識到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史志機構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與此同時,要善于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和成熟模式,在完善軟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作用,形成線上線下全渠道宣傳局面,以期在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同時促進方志事業繁榮發展,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鄭金月.我國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的量化分析、主要內容及評價——基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相關文獻的研究報告[J].中國地方志,2022(06):4-15+124. [2]沈松平,汪鳳娟.新中國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歷史回顧、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國地方志,2021(04):18-26+124-125. [3]賴少波.新時期地方志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實踐——以建甌市為例[J].新疆地方志,2019(04):44-46. [4]余璐.Web3.0視角下的地方志信息化平臺建設構想[J].廣西地方志,2017(06):44-50. [5]劉博.試論地方志系統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標準制定問題[J].新疆地方志,2015(02):55-58. [6]房加娟,李晶.我國行業、地方標準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統計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8(19):53-57. [7]繆文桂.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現實問題與推進策略[J].辦公自動化,2018,23(17):53-55+61. [8]王俊剛.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2(01):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