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研究时间:2023-04-21 摘要:二胡作為我國獨有的樂器類型,極具民族特色,音樂家將其應用到戲曲伴奏中,不僅發揮出了二胡獨有的音樂特色,更創新了戲曲表現形式,開辟了二胡演奏的新形式。對于傳統的戲曲表演而言,二胡憑借其獨特的音質和演奏技法,與傳統戲曲表演之間產生了極大的默契,這是其他樂器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將二胡充分應用到戲曲伴奏中,使其成為新時代所需的新藝術表現形式,是當前文化傳承過程中需要重視和挖掘的內容,F從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表現類型、實際應用以及作用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希望能為二者的深入融合提供靈活思路。 二胡這一樂器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藝術形式的變化,二胡博采眾長,既保留了自身獨特的演奏技巧,同時也在不斷吸收其他傳統音樂文化以及西方音樂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凸顯自身作用開拓了新渠道。如今,許多音樂家將二胡與戲曲相結合,為戲曲類音樂作伴奏,如此既賦予了二胡新的靈魂,又對傳統戲曲文化元素進行了有效傳承和創新?梢哉f,二者的直接融合對當代傳統戲曲的傳承以及二胡特征的呈現有很大幫助,因此研究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表現類型 我國傳統戲曲音樂離不開伴奏、旋律以及內容這三大元素的輔助。其中,旋律和內容都能通過戲曲表演者的演唱功底和舞臺表現力來呈現,而伴奏則需要通過不同樂器的相互配合來詮釋。二胡伴奏與人聲十分相似,其表現出的聲音具有明顯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特色,不僅能烘托舞臺氛圍,而且還能配合表演者展現其內心情感,對于表現戲曲內涵、凸顯音樂形象具有重大意義。如今在戲曲界,常見的二胡戲曲伴奏類型可分為北方戲曲伴奏和南方戲曲伴奏兩種。 陜西戲曲伴奏 陜西作為典型的北方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風水寶地,更是傳統戲曲藝術之鄉。眾所周知的陜西戲曲有秦腔、碗碗腔、西府曲子、同州梆子、華陰老腔等,劇種數量眾多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的喜愛。陜西之所以擁有豐富的戲曲類型,與秦派二胡藝術在其中的表現有很大關系。陜西戲曲中二胡伴奏較多,大眾所熟知的秦腔、碗碗腔、眉戶這三大劇種都是以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的,而且二胡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明顯,生動呈現出了陜西戲曲的獨特性和藝術性。以秦腔為例,陜西戲曲的“龍頭老大”——秦腔,是二胡曲北方戲曲類型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種形式。受陜西、甘肅一帶民間文化習俗的影響,秦腔逐漸成形并壯大,幾經發展,最終形成了如今這一頗有名氣的劇種。該劇種主要以板胡和二胡為伴奏樂器,二胡需要與板胡密切配合,前呼后應,這樣才能準確表現唱腔。而且,二胡作為伴奏類樂器,不能喧賓奪主,需要輔助表演者,起到配合和補充的作用,在音準、力度、速度的把控上需要反復琢磨和調整,以便輔助表演者更好地演繹秦腔[1]。 河南戲曲伴奏 除陜西之外,河南也是我國傳統戲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域。河南戲曲與陜西戲曲不同,其有著獨特的鄉音曲調以及豐富的地域民俗特色,這些都為戲曲藝術的表現增添了色彩。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和變革,河南戲曲逐漸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光輝的發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河南地方戲曲劇種類型十分豐富,大眾所熟知的有豫劇、越調、曲劇、滑縣大弦戲、安陽懷調等劇種,其中豫劇、越調、曲劇是當地的三大劇種,這些劇種的表演中也有二胡伴奏。以曲劇為例,曲劇是河南戲曲中一個年輕的劇種,曲劇音樂以抒情為主,生活氣息較為濃厚,既有北方音樂的激昂,又有南方音樂的婉約。正是因為這一特殊的表現形式,其才需要二胡伴奏在其中做好輔助。曲劇中的二胡以“曲胡”(屬于墜胡的一種)為主。曲劇表演中,表演者常將大滑、小滑的手法融合到二胡演奏技巧中,增強二胡伴奏的表現力。在一些不適合采用滑奏方法的曲目中,表演者會借助二胡的弓弦彈奏技巧來輔助唱腔,以此充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湖南戲曲伴奏 湖南地區以小劇種出名,花鼓戲是當地戲曲劇種的總代稱。根據源起地域的不同,花鼓戲又可分為不同類型的民間小戲,常見的花鼓戲劇種有常德花鼓戲、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等;ü膽蛟陂L期發展中融合其他地區戲曲劇種的優勢,在表現程式、表現手法以及伴奏類型上進行了多元雜糅與創新,既保留了自身的風格特色,又體現出“親民”的藝術特征。湖南花鼓戲的二胡伴奏以“大筒”為主奏,以其他各種樂器作為裝飾音來共同呈現唱腔。作曲家和演奏者會利用花鼓戲和二胡之間的共性進行創作和表演,這樣既能避免花鼓戲在戲曲劇種中的同質化,又能還原花鼓戲的原本風格。以《湘江樂》為例,《湘江樂》是湖南花鼓戲中的一首二胡獨奏曲,這首二胡樂曲中融入了花鼓戲的唱腔和音調,由引子和三個段落組成。引子部分由其他樂器伴奏引出,旋律到達高音區時,樂器聲猶如號角吹響,十分嘹亮;然后二胡聲音介入,以模仿伴奏聲部樂器的聲音呈現,并隨著節奏旋律的變化不斷調整音型,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了整首曲子的魅力[2]。 江蘇戲曲伴奏 南方地區的戲曲中,有代表性的是江蘇錫劇。錫劇最早被人們稱為“錫灘簧”,相傳灘簧是弋腔的另一種形式,其主要的伴奏樂器有琵琶、三弦、檀板;還有一種說法是,灘簧是將昆曲的唱詞和聲腔進行處理加工后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是民間群眾的猜測,尚未得到充分例證。錫劇的戲曲語言通俗易懂,鄉土氣息十分濃厚,屬于民間小調這一藝術形式。曲調中的說唱表現形式十分明顯,符合大眾的審美特點,在民間深受大眾歡迎。錫劇表演中也有二胡伴奏,許多錫劇戲曲的唱腔、唱詞、表演以及伴奏都離不開二胡的輔助。比如《蘇南小曲》中便運用了錫劇中常見的老簧調曲調,然后融入二胡伴奏,使得整首樂曲極富戲劇張力和音樂魅力。這首樂曲短小精悍,將錫劇干凈、柔美、高雅等藝術特色充分呈現出來,并將柔婉的江南風情用二胡獨有的音色詮釋了出來。這首樂曲包括引子和三個段落,引子部分為揚琴獨奏,主要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樂曲中間部分節奏歡快、旋律明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在演奏中,演奏者采用二胡“墊指滑音”的演奏技巧,靈活變換音色,將樂曲想要表達的輕松歡快的生活氛圍充分呈現了出來。 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實際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傳統戲曲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許多音樂類團體和團隊開始將關注點轉移到傳統戲曲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中,戲曲表演人才隊伍也隨之不斷壯大。這一現象說明社會大眾加大了對戲曲藝術的關注力度,這對深入研究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實際應用具有支撐作用。如今,學界諸多學者的探索和戲曲藝術家的充分詮釋發掘出了二胡與戲曲表演之間的密切聯系,并從實際應用角度探析了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具體應用,這對于戲曲傳承和二胡藝術創新具有現實參考價值。 弓法技巧彰顯戲曲表現力 弓法技巧是二胡伴奏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技法。弓法技巧的準確性和靈活性能決定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整體效果,因此在戲曲伴奏中,弓法技巧是演奏者的首選。這一技巧可細分為長弓、連弓和跳弓,演奏者可以根據戲曲節奏、旋律以及唱腔的不同而靈活運用不同的弓法。具體來看,長弓發出的聲音較為圓滑和平穩,因此其一般運用于節奏較為平緩的曲目中;而連弓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一種演奏技巧,屬于連接性技法,其通常作為音樂伴奏來輔助戲曲表演者,提高其舞臺表現力;跳弓是一種間奏性的技法,是一段節奏和另一段節奏之間的跳躍性伴奏,十分考驗伴奏者對樂器的控制力,跳弓是所有弓法技巧中難度最大的一種,適合演節奏較快、情緒高昂的戲曲曲目。這些弓法技巧的靈活運用是二胡在戲曲表演中的具體應用方式[3]。 弦法技巧提高戲曲影響力 二胡屬于弦類樂器,因此其演奏技巧中也會融入一定的弦法技巧,常用的有滑音、揉弦、撥弦、顫音等技巧。首先,在滑音技巧上,二胡演奏者會根據戲曲的旋律、風格靈活運用滑音,以提高戲曲的流暢度。其次,在揉弦技巧上,戲曲中揉弦技巧的應用十分常見,通常用于烘托舞臺整體氛圍。再次,在撥弦技巧上,撥弦是二胡最經典的一種演奏技巧,無論是哪一類戲曲曲目,哪一種戲曲風格,在表演中都離不開撥弦技巧的輔助,以《二泉映月》為例,其中多個段落都應用到了撥弦的技法。最后,在顫音表達上,顫音是豐富聽眾感受的一種獨特表現技法,尤其是在段首或段尾部分,顫音的表達能給人以扣人心弦的感覺,牢牢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獨特音質展現戲曲民族性 戲曲表演對情感張力、唱腔技法的要求較高,因此二胡作為伴奏樂器或者獨奏樂器時,演奏者需要把控好二胡的特色音色,既不能影響戲曲本身的藝術特征,又不能忽略二胡特色音色的呈現。這時就需要演奏者根據不同戲曲曲目的風格,選擇“7”或者“4”這兩個特色音,以呈現不同的戲曲特色。比如江南戲曲較為婉約平緩,因此演奏者可以選擇音調較為平緩的4音、5音;而對于北方較為豪邁的戲曲,演奏者可采用音調較高的7音。同時需注意的是,二胡伴奏還有音階劃分,即歡音和苦音。歡音適合戲曲風格歡快輕松的曲目,反之苦音適合用于表現人物情感蒼涼悲傷的曲目。二胡音階的靈活運用能展現戲曲的民族性和藝術性。 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 二胡作為中國古典樂器的代表,能夠表現喜、怒、哀、樂等情感,被大眾稱為“東方小提琴”。在戲曲伴奏中,最重要的就是“伴”,“伴”的意思就是輔助、補充。二胡在戲曲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伴”,音色優美、音域較寬的特質使其在我國戲曲演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突出故事主旨 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顯著作用之一就是通過旋律表達情感,突出故事主旨。不同戲曲對二胡伴奏風格的定位也不盡相同,需要其或輕快明亮,或悲傷低沉,或情緒高昂,或舒緩柔婉,給聽眾創設一個故事情境,通過二胡伴奏的表達將故事娓娓道來。比如在演奏《戰馬奔騰》時,音樂氛圍豪邁奔放,這時需要適當加快二胡演奏的節奏和速度,并適當加入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為聽眾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在演奏《月夜》時,需要適當放緩二胡伴奏的節奏和旋律,拉長二胡間奏,用憂郁、凄婉的曲調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故事主旨[4]。 傳承民族文化元素 二胡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其在戲曲伴奏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傳承民族文化元素。許多戲曲曲目流傳到今天已經發展到了瓶頸期,無法再上一個臺階,這時可借助二胡這一樂器,對戲曲節奏、旋律進行適當創新,在重要段落加入一些新的演奏元素,如此能達到傳承民族文化元素的效果。而且,將二胡融入戲曲伴奏中,還能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和表演藝術家關注二胡這一樂器,繼而將其運用到更多音樂表演中,發揮其輔助和補充音樂表演的作用。 達到“人器合一”的境界 由于二胡發聲和人聲極為相似,因此戲曲表演者在詮釋戲曲唱腔時,會從技巧和情感兩方面著重突出,以此達到“人器合一”的境界。二胡在戲曲伴奏中常用的一種技法是包腔演奏,指的是演奏者與戲曲表演者相互配合,共同呈現相同的旋律,這一過程能體現出人與樂器合二為一的演奏效果,彰顯戲曲表演的藝術感染力。而這一效果的呈現需要二胡演奏者與戲曲表演者有十分精湛的表演技巧和高度的默契,不僅要在唱腔技法上十分標準,還要充分了解戲曲的情感、節奏,這樣才能呈現完美的戲曲視聽表現效果。 激發聽眾情感共鳴 對于演奏者而言,戲曲表演中情感元素的豐富呈現離不開伴奏樂器的輔助,于是二胡伴奏便成為首選。二胡伴奏對演奏者有以下幾點要求。其一,姿勢要正,具體指演奏者的演奏姿態和身體姿態,演奏者應端正有力、昂首挺胸、全神貫注。其二,演奏者的心要平,具體指演奏者要保持良好心態,把控好節奏力度,保持張弛有度、有松有緊的靈活演奏狀態。其三,氣息要穩,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不能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應隨時隨地保持穩定的氣息節奏。其四,音要準,音準是激發聽眾情感共鳴的一項要素,高標準的音節能進入聽眾的心里,將聽眾帶入戲曲情境氛圍中。這些元素缺一不可,只有協同配合,才能保證戲曲演繹的完美[5]。 二胡是一種民族韻味十分濃厚的傳統樂器,相較于西方樂器,二胡憑借獨特的音質和音色受到了民眾的青睞。在當前的戲曲表演過程中,二胡作為伴奏樂器得到了充分運用。在為戲曲表演伴奏時,二胡的獨特音質、演奏技巧為戲曲整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增色不少,準確展現出了戲曲的藝術特色。 注釋 [1]鄭培健.二胡技巧分析及在戲曲伴奏當中的具體運用[J].戲劇之家,2021(35):32-33. [2]姚慎行.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與應用[J].藝術品鑒,2020(12):32-35. [3]董婷.二胡、板胡在戲曲音樂中的表演藝術[J].戲劇之家,2021(07):16-17. [4]徐秀榮.戲曲樂隊二胡的價值[J].藝術大觀,2020(28):10-11. [5]楊麗.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情感魅力分析[J].劇作家,2022(02):10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