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道真梓潼戲时间:2023-05-26 道真梓潼戲源遠流長,文化 底蘊深厚,其可以體現出文化傳 播和人口遷徙的歷史,F結合道 真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間信仰, 對道真梓潼戲進行深入的詮釋, 為人們了解道真和梓潼戲提供新 的視角。同時,道真地區儺戲繁 榮,儺戲和梓潼戲之間的聯系也 是一個研究重點。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居民以仡 佬族人為主。據仡佬族梓潼戲藝人講述,道真仡 佬族苗族自治縣的梓潼戲是清朝初年從涪陵地區(舊制涪陵 地區包括現重慶市涪陵區、南川區、武隆區等,包含現在的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范圍)傳入三橋鎮境內的。與道真仡 佬族苗族自治縣臨近的重慶市涪陵區、南川區和武隆區,現 在已經沒有請梓潼戲的習俗,更別提梓潼戲的傳承與發展。 梓潼戲由川東傳入道真已久,且在仡佬族傳承的過程中,具 有鮮明的民族特色。2019年,梓潼戲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道真縣三橋鎮緊鄰重慶市南川區和武隆區,受川渝文化 的影響深厚,其是仡佬族梓潼戲最興旺的鄉鎮。梓潼,也稱 “七曲文昌梓潼帝君”或“文昌帝君”!睹魇贰酚涊d,梓 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 祀之。夫梓潼顯靈于蜀,廟食其地為宜。道真境內仡佬族的 民宅堂屋中的“香火”(家龕),除了主供“天地國親師” 及“歷代高曾遠祖”外,還供奉“桂花院中七曲文昌梓潼帝 君”!拔牟劬笔且晃粚K尽肮γǹ频冢迸c“嗣 續”的神祇,“功名”與“嗣續”是人生所求,尤其是“嗣 續”,關系著“傳宗接代”,對于深受“不孝有三,無后為 大”傳統觀念影響的人們來說,其至關重要。如何實現“嗣 續”,除了不可脫離正常方式的男女婚配以外,祈求神靈之 助也是一種傳統方式。 梓潼戲演出時供奉“川主”(灌州城內川主萬天崇應惠 民大帝)、“土主”(壁山城內土主清明合潼帝君)、“藥 王”(蘇州城內藥王先圣廣目真人)、“梓潼”(七曲文昌 梓潼帝君)、“黑神”(云貴五臺山中九頭十八臂黑金剛菩 薩),民間稱為“五圣”,此五圣為戲神。 圖1 道真縣民間家中供奉的梓潼帝君 (圖片來源: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文化旅游局文遺中心) 梓潼戲是一種民間儀式戲劇。這種儀式戲劇不像傳統的 一些儀式戲劇與時令節氣有關,而是與求子、求功名相關。 該儀式戲劇整體莊重、誠懇,表現出人們對神明的敬畏。正 戲開演前,先由掌壇法師對梓潼進行祭祀,所有的動作、音 樂、歌吟都有著嚴格的程序,目的是借助梓潼的神力來保佑 信徒求得子嗣與功名。 梓潼戲和儺戲相互影響 道真民間戲曲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佛、巫(儺)、道相 互影響、互相融合。仡佬族有著濃厚的儺戲氛圍,不少梓潼 戲藝人也能表演儺戲,如梓潼戲傳承人李佰友、李孝書同時 也是儺戲傳承人,但是梓潼戲和儺戲在表現形式、劇本內容 等方面還是存在明顯區別。但是,從儺戲是戲劇活化石的角 度來看,官方還是把仡佬族梓潼戲視為巫(儺)祭儀之一。 儺戲在道真縣的各鄉鎮廣為流行,儺戲表演者必須佩 戴儺面具,而梓潼戲則是直接在表演者臉上勾畫臉譜。這 種川劇的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三橋鎮的儺戲表演產 生了影響,三橋鎮儺戲中的山王角色也開始以勾畫臉譜的 方式取代佩戴面具,口含野豬牙進行表演,民間戲稱“裸 體山王”。 圖2 傳統表演中的山王和三橋鎮的“裸體山王”(圖片來源: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文化旅游局文遺中心) 儺戲表演一般以山王為主角,梓潼戲中的神明是梓潼帝 君。儺戲多少含有祭祀、祈福的意味,相比之下,梓潼戲所 敘述的故事比儺戲更為民間化、世俗化。從功能來看,道真 縣民間請儺戲多是為了請愿、驅災辟邪,而梓潼戲的功能則 是固定的,就是求子、求姻緣、求功名。道真縣三橋鎮人求 子并不會去拜送子觀音,而是請梓潼戲。 三橋鎮梓潼戲唱腔優雅、婉轉,娓娓道來,節奏緊 湊,音樂節奏獨特、歡快、明亮,主要樂器有鼓、鑼、小 鑼、馬鑼、鈸、木魚、梆子、鉸子、嗩吶、笛子、簫。梓潼 戲有別于道真境內的儺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貴州道真梓潼戲與云南文山梓潼戲 劉詩仁曾經采訪過云南文山麻栗坡縣梓潼戲傳承人張 正昌。他這個戲班的第一代掌壇師是其曾祖父張義書。據 張正昌描述,張家祖籍江西臨江府,張義書的父親張成貴 在江西時跟隨兩個姓王的師傅學戲,后于嘉慶初年舉家移 居貴州遵義府正安州斯里七甲苦竹林。張成貴死后,全家 又搬到云南。 據清·嘉慶《正安州志》卷二記載,“明萬歷二十九 年(1601)改土歸流……真安州設思寧里、小溪里、三江 里、德溪里,共4里38甲……永城(韓家溝)、關壩、槐坪 三村屬思寧里七甲”。清嘉慶初年的正安州斯里七甲苦竹林 就在現道真縣境內舊城鎮、棕坪鄉一帶。明代的真安州就是 清代的正安州,“清代沿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改 真安州為正安州”。另據道真縣棕坪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 棕坪鄉也屬于明代思寧里七甲,棕坪鄉1992年從舊城鎮分 出。思寧里亦簡稱“思里”,當地后世也稱“斯里”,現在 的道真棕坪鄉有斯里村。 綜上,根據張正昌的說法和相關地方史志及采訪,他們 的先輩去的地方應是清代正安州斯里七甲,小地名不可考, 舊城鎮和棕坪鄉不止一處以“苦竹”命名的地方,但是所指 地域確是今舊城鎮、棕坪鄉一帶無疑。 現在的舊城鎮、棕坪鄉一帶儺戲興盛,梓潼戲反倒式 微,但是這兩個鄉鎮現在卻留下了許多以梓潼、文昌命名的 地區。清代還在現在的棕坪鄉石橋村建有文昌閣,可以追尋 梓潼信仰的蹤跡。 傳承梓潼戲的三橋鎮李氏,祖籍亦是江西省。據傳承人 李孝書說,先輩從江西輾轉四川來到道真,至于時間已不可 考。來到貴州道真的李家和張家都是從江西進入,并且都會 梓潼戲,是否是同一時間,所傳承的梓潼戲是否相同,有待 進一步考察。 傳承人李孝書全憑口傳心授,原有戲本早被他師父燒 毀,現在他能講述出兩段梓潼戲的故事。 一段是關于梓潼帝君生平的。梓潼原姓陳,四川人,高 中狀元,皇帝將純英公主許配于他。不料剛過大婚,公主就 得了大病,皇帝四方求醫無果,請袁天罡之父袁守成為公主 算卦,算出需去湖南三山采藥。梓潼便赴湖南三山采藥。藥 王三個女兒蟠龍、伏鳳、月姬三位公主得知此事,強留梓潼 成婚,三月后放歸,臨別贈予梓潼三炷蘭香,囑咐有難即焚 香。梓潼回京后,治好了公主的病,皇帝知曉他私自成婚的 事,將他打入大牢。丞相魏征建議,現在大旱三年,若梓潼 可求得雨,便可將功贖罪。于是梓潼焚香設壇,三位公主偷 得雨簿,前來相助,但是慌亂之間將城內城外雨量弄錯; 帝因此將東海龍王告上天庭,天帝將龍王問斬。三位公主用 仙藥救活龍王,并向皇帝解釋清楚,得到皇帝敕封。蟠龍公 主被封為天仙王母,伏鳳公主被封為地仙王母,月姬公主被 封為水仙王母,純英公主被封為度關王母。四子上元寶、中 元寶、下元寶、乾元寶分別被封為一品賜福天官紫徽大帝、 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和考較火官 炎天大帝。 第二段講述的是梓潼顯靈的故事。在整套梓潼戲中, 它被稱為“耍戲”,用于儀式完成后娛人之用,戲名為《雙 富貴》。戲中所講是西蜀華陽縣陳家橋的陳文孝、王素珍夫 婦,年老無子,于是向梓潼帝君祈禱,后來梓潼帝君遣文 星、武星下界投胎陳家,后兩子雙雙高中狀元。 與云南文山梓潼戲對比,兩者第一段故事基本相同。因 為全憑李孝書口傳心授,可能細節上會有所出入,但是故事 的基本脈絡是清晰的?梢源_定,道真縣的仡佬族梓潼戲和 云南文山的梓潼戲應該是同一種。 道真縣的仡佬族梓潼戲與儺戲不同,表演者在表演過程 中并不佩戴任何面具,劇本中的人物和儺戲中的人物并無交 叉。三橋鎮的梓潼戲傳承人也表示,這是兩種戲,并無直接 聯系。 但是梓潼戲和儺戲都有領牲的環節,儺戲一般由二郎 (川主)領牲,根據劇目不同也會由東岳、炳靈太子領牲; 梓潼戲卻是由火官(梓潼嫡子)領牲,其中火官是梓潼戲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梓潼戲和儺戲全無聯系,譬如川 主、土主。此外,梓潼戲的一些祭祀程序與儺戲頗為相似, 而且三橋鎮唱梓潼戲的藝人幾乎都會表演儺戲,梓潼戲在一 定程度上是被儺化了的儀式戲劇。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表演儺戲的藝人會為了多接 業務去學習梓潼戲。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儺戲藝人都 表示他們也會表演梓潼戲。但他們并不能像李孝書那樣, 在祭祀時清楚地唱出梓潼戲的源流,也不會唱后面的耍戲 《雙富貴》,反而認為是三橋鎮的壇班亂往戲里加東西。 儺戲藝人表演梓潼戲,只是在請戲神的時候,請出梓潼, 將以前儺戲中供奉的“三圣”變成“四圣”。儺戲藝人表 演梓潼戲時,還是由二郎來領牲,因為他們不會火官的 戲。有趣的是,筆者曾采訪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國家 級儺戲傳承人楊朝宗和市級傳承人張邦憲,他們都表示, 梓潼戲和儺戲并無太大差別,僅僅是多請了個梓潼帝君而 已,目的也是保子嗣平安,以消災祈福為主,儀式時間大 多為一天,即早起晚散。也許正是出于這些原因,道真三 橋鎮的梓潼戲才會被認為是儺戲的一種。 據官方稱,云南文山梓潼戲也是儺戲的一種,在實際 表演中表演者也不佩戴面具,而且劇目單一,與道真縣梓 潼戲相似,只有一個《陳子春》,功能也和道真縣相似, 不再具有消災祈福的作用,求子、求功名才是其最重要的 功能。 不論是云南文山市還是貴州道真縣,傳承人都表示梓潼 戲是從四川傳入的,《雙富貴》的劇本中也唱到“學生陳文 孝,一字西蜀華陽縣陳家橋人氏”(現成都市天府新區)。 這里作一個大膽假設,道真縣和云南文山的梓潼戲都是由四 川梓潼縣梓潼陽戲傳出,但四川的梓潼陽戲在傳播過程中丟 掉了原本儺戲的元素,逐漸演化為專為求子、求功名而設的 梓潼戲。以至于到了道真縣后,以川戲畫臉譜的方式改變了 道真縣三橋鎮的儺戲,出現了“裸體山王”這一人物。本文 只是提出觀點,這些還有待考證。 三橋鎮梓潼戲的文化意義 三橋鎮梓潼戲有著特殊的文化屬性,最突出的是道真縣 仡佬族的民族特殊元素,從三橋鎮梓潼戲傳承發展的角度來 看,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與發展,突出了三橋鎮 梓潼戲的民族特征。道真縣地處“黔蜀門屏”,是連接川渝 地區和貴州的紐帶,自古以來就是漢族、仡佬族和苗族的聚 居之地,正是這樣的條件使得仡佬族梓潼戲吸收了川渝地區 戲劇的唱詞、唱腔,但又因為道真縣相對閉塞的交通,梓潼 戲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并在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背景下 得以保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