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時空里的中華文化 ——海南省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空間分布时间:2023-05-29 海南省澄邁縣有著豐富的不可移動文物, 但目前對于不可移動文物的空間分布特征研究還 未有文獻涉及,F以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相關 數據為基礎,利用最接近比率和核密度計算的方 法,對澄邁縣不同時期不可移動文物空間分布特 征進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其歷史演變趨勢,為澄 邁縣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參考依據。 文化遺產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現存的記憶,具 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教育等多維價值。文 化遺產通常包括歷史文物、建筑物和人類文化遺址等,具有 重要的史學、文藝和科學價值。隨著20世紀下半葉工業化和 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文化遺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這也 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探索新的文化遺產保護思路。 海南自然風景優美、地理環境獨特,而且具有豐富多彩 的民族特色文化,文化遺產更是不勝枚舉,遍布全省。澄邁 縣是文物大縣,也是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在這片神奇的土 地上,千百年來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人文景觀 和名勝古跡。據統計,澄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共217處,其 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 文物保護單位52處,普通核查登記類文物137處。此外,澄 邁縣還擁有中國唯一集中連片的火山巖古村落群。但是,學 界對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收集了澄邁縣 現有文物的數據,從地域空間結構的視角定量剖析研究區域 內的文物類型構成和空間分布特征,以期更好地為澄邁縣文 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區域、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區域 澄邁縣位于?谑泻投ò部h中間,南部與屯昌縣和瓊 中縣相鄰,西部與臨高縣和儋州市相接,北面與瓊州海峽相 接,是環北部灣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西漢元封元年 (前110)建縣起,澄邁縣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在 西漢時期是海南三大歷史名邑之一。澄邁縣東西寬56.25千 米,南北向長70千米,全縣陸地面積2072.97平方千米,海 域面積470.53平方千米,位于北緯19°23′至20°0′,東 經109°至110°15′之間。2021年,澄邁縣年末常住人口 50.33萬人。澄邁縣內的南渡江流經八個鄉鎮,全長123千 米,河床寬闊,兩岸土地肥沃,生活著十萬多居民。南渡江 澄邁段擁有悠久的航運歷史,沿岸有風景秀麗的加籠坪景 區,也有眾多古村落。 數據來源 本研究收集的不可移動文物數據來源于中國政府網、中 國網、國家文物局官網、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門戶網站、海 南省博物館及相關文獻專著。不可移動文物包含古建筑、古 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其他代表 性建筑等六大類型。 研究方法 數理統計 運用EXCEL對搜集的歷年不同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名 錄、官方公布數據及專業文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出澄 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名稱、類型、所在位置、歷史年代等。 最鄰近平均距離 研究區域范圍內文保單位點狀要素的分布態勢(點狀 要素的空間分布類型可分為集聚型、隨機型和均勻型3種態 勢),平均最鄰近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1) (2) 在式(1)(2)中:R代表平均最鄰近指數,該指數是 理論上最鄰近距離的平均值,n是研究對象的數量,A是研 究區域的面積。當R=1時,代表研究對象呈隨機分布;R>1 時,代表研究對象在研究區域中呈均勻分布;R<1時,研究 對象呈現集聚分布 核密度分析 GIS空間密度分析法是一種基于概率論的分析方法,它 可以根據所輸入文物的地理位置信息,計算其中點狀要素的 聚集程度,進而構建出一個連續的密度表面,其中,核密度 值越高,表示輸入要素的分布密度越大。核密度函數的定義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3) 在式(3)中,n代表文物數量,h代表寬度,K則是空 間權重函數,x-xi是從x到xi的距離。f(x)越大,說明核 密度值越高,點狀要素分布越密集。 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整體分布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表明,澄邁縣共有217處不可移動 文物,其中包括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 護單位,5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55處普通核查登記 類文物。其中,古建筑75處,古墓葬79處,古遺址18處,石 窟寺及石刻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36處。 從時間軸來看,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主要集中在宋、 明、清以及近現代時期(見下表)。明清時期數量最多,有 116處,占比最高。澄邁是古代驛道的途經之地,不可移動 文物在明清時期的集中分布,充分印證了這一時期在澄邁歷 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比較不同時期不可移動文物的分布特 點,可以發現新石器時期和隋唐時期極少,且文物分布沒有 集中性;而宋、明、清時期不可移動文物集中于古墓葬、古 建筑和古村落。古墓葬、古建筑類文物集中于明清時期,且 在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占比較大,與海南石制墓葬、建筑 的特點有關。 澄邁縣各時期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統計表
不同時期不可移動文物的空間分布特征 新石器、隋唐時期空間分布特征 通過最鄰近指數計算,新石器時期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 的平均最鄰近比率為151.64。從這一階段的核密度分布來 看,不可移動文物分布于仁興鎮一帶,在空間上呈現均勻 分布特征。隋唐時期的不可移動文物位于澄邁縣老城鎮石 石矍村。 仁興遺址和那宋遺址均為新石器時期的山崗遺址。山 崗遺址是海南歷次文物普查中發現文物數量最多(主要是石 器和陶片)、文物分布最集中的遺址,但是該時期前、中、 后的具體時期無法考證。兩處遺址位于南渡江江邊,屬于仁 興鎮。山崗遺址的主人大多數是黎族的主體先民——來自華 南的百越民族,如“西甌”“駱越”族。以往的研究發現, 早期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大約從新石器時期中期就陸續遷入 海南島。起初在海邊停留,后來則沿著河岸溯流而上,翻山 越嶺,斫林開荒,刀耕火種,并逐漸學會選擇臨近河水的山 谷坡地居住。經過數千年生息、繁衍與融合終于形成了黎 (俚)人”。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與河流水系分布具有非常 密切的聯系,這與兩處遺址的情況相符。僅存的隋唐時期的 石石矍村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朝冼太夫人數年間征服 了嶺南諸越,平定叛亂,抑制了豪強割據勢力,在海南島 建立了崖州,去世后葬于石石矍村。這一古老的村莊已有 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海南省馮姓宗支大多來自石石矍村, 因而其被譽為“海南馮氏第一村”。石石矍村被列入第三批 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在中國唯一的火山巖古村落群中也占 據著重要的地位。 宋元時期空間分布特征 宋朝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平均最鄰近比率為0.66。 宋朝不可移動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點顯著,主要位于 老城鎮、金江鎮、永發鎮。元朝不可移動文物的平均最鄰 近比率為0.63。元朝不可移動文物的核密度分布呈現明顯 的空間集聚特征,主要位于永發鎮、瑞溪鎮和金江鎮的交 界處一帶。 宋朝時期治所位于老城墟(今老城鎮),設置的曾 口縣(今永發鎮一帶)均是南渡江中段的重要渡口,帶動 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因而不可移動文物的集聚核心位于現 老城鎮、永發鎮一帶。由于火山石資源的豐富、時局的穩 定,火山石村落大量涌現,因此也遺留下來豐富的火山石 村落資源,古村落成為重要文物保護的潛在核心區域。兩 宋的佛教政策相對比較寬松,對佛教的限制多采用較平和 的手段,政權和佛教之間較少發生劇烈沖突,各個宗派也 因此得到了持續的發展。元代諸帝對佛教極為尊重,因 此,宋元時期澄邁縣出現了許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佛教 建筑,如永慶寺和美榔雙塔。 明清時期空間分布特征 明朝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最鄰近比率為0.93。明朝 不可移動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點明顯,主要位于老城 鎮、金江鎮、永發鎮。清代不可移動文物的最近鄰比率為 0.66。清代不可移動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點顯著,核 密度集聚區域主要分布在老城鎮、瑞溪鎮和金江鎮一帶。明清時期,澄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逐漸向內陸 地區轉移,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相對穩定。由于距今時間較 短,明清時期不可移動文物分布集聚中心“多點開花”的特 征更加明顯。尤其是金江沿岸的金江鎮、瑞溪鎮和永發鎮, 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歷史遺跡,不可移動文物數量較多,明 清時代留下的古墓葬、古村落、古建筑在占比上均超過了該 類型的一半。 近現代空間分布特征 近現代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最鄰近比率為0.81。近現 代不可移動文物核密度分布的聚集特點明顯,主要位于老城 鎮、金江鎮、永發鎮。 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澄邁縣作為海南省 的重要農業縣城和連接南渡江兩岸的重要區域,在海南島 解放的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橋頭鎮玉包港、仁興鎮 美合革命根據地、永發鎮昌文農會舊址等都在抗擊日軍、 解放海南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全瓊抗戰 的總指揮部和解放海南島的橋頭鎮,澄邁縣留下了大量歷 史革命遺存。 結論與建議 結論 不可移動文物是一定地域基于其特定的地理環境、社會 環境,經過歷史積累而形成的文化遺產。從時間分布上看, 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分布遵循歷史和自然規律,盡管受到戰 爭、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但整體上還是呈現出較好的連 續性。明清時期的歷史遺存不僅具有極高的價值,而且極具 代表性,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還是具有標 志性的景點和符號。 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空間布局在不同時期都表現出明 顯的聚集特征,并且具有顯著的時空差異。其中,仁興鎮是新 石器時期遺存的重要集中地。隋唐時期的古村落——石石矍村 是“海南馮氏第一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海南省第三 批文物保護單位。在宋朝時期,老城鎮、金江鎮和永發鎮一帶 的集聚核心開始出現,不可移動文物聚集特點顯著,數量顯著 增加。而元朝時期則明顯減少,這與時代更迭后的戰亂、宗教 等社會歷史、遺存所在地的區域環境有關。明朝時期,核心分 布增多,形成了多樣化的布局。不可移動文物的集聚呈現“多 點開花”的特征,集聚核心位于老城鎮、永發鎮和金江鎮,且 文物數量由于時局的穩定、經濟的繁榮而增加。清朝時期,不 可移動文物的集聚特征更加明顯,集聚區域分布于老城鎮、金 江沿岸的瑞溪鎮和金江鎮一帶,這與清朝金江鎮是縣治有關。 近代以來,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集聚核心增多,革命史跡遺 存豐富,受到革命歷史因素的影響,其革命地位更加突出,留 下了眾多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文物等珍貴遺存。 建議 不斷完善澄邁縣各級、各類型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 制度和保護名錄體系。諸如澄邁縣有大量的普通核查登記類 文物,應該給予其更多關注和保護,很多古墓葬類文物暴露 在戶外,年久失修,應針對其出臺具體的保護方法。 加大宣傳力度,使公眾參與到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 保護中,加強文物保護與中小學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過研學 等方式,向中小學生宣傳澄邁縣不可移動文物的歷史文化, 這既能為其提供研學的課堂,又能在他們心中埋下保護不可 移動文物的種子。 認識到文化旅游保護的重要性,要注重文物品牌宣 傳,發揮政策的科學引導作用,優化公眾參與文物保護的保 障制度,從根本上達到活化文物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