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文化數字化戰略 傳播吉林地域文化时间:2023-06-27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家今后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規劃,尤其是在文化建設這一重點領域提出了較多新政策和新思想,F基于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文化數字化戰略,對吉林省區域文化的開發及傳播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大綱為方向,結合國內優秀案例,提出適合吉林省區域文化發展和傳播的策略。 生產變化。在文化領域,印刷術的發展對出版業的繁榮起到了推動作用,攝影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電影的產生和高速發展,而互聯網的產生以及科技的進步,讓人們進入了多屏幕互動時代。在多種技術蓬勃發展的年代,人們逐漸接觸到直播、短視頻等一系列全新的數字化文化新業態。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和文化生活,文化與科技的全方位融合是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省的戰略需要。 文化數字化戰略對文化傳播的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已經明確發文指出,要加快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并探索構建數據產權交易、跨境傳輸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要加快建立“國家文化市場監督管理和服務平臺”,推動文化產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發展,必須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對“數字經濟”進行有效引導。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文化數字化發展的系列意見,將“公共文化+數字化”這一概念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 數字技術能夠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文化生產、消費方式,推動文化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精確對接,實現文化資源共享,改變傳統的文化生產、消費方式,實現文化的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將圖書館、博物館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一個統一的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的問題。此外,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轉化,讓人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從而提高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傳播效果。文化企業可以積極發揮創意、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跨界合作、融合發展等方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文化機構可以對文化遺產相關數據的關聯規律進行總結和分析,努力建成中國文化遺產數據庫,實現對我國文化遺產資源的全面收集。目前,中國已建成了基本的、地方性的文化遺產數據庫,并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遺產信息保護體系。 吉林地域文化數字化呈現及傳播現狀 吉林地域文化開發及傳播現狀 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城市文旅新媒體綜合傳播力指數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綜合傳播力指數TOP10為:濟南市、武漢市、福州市、洛陽市、煙臺市、青島市、南寧市、長春市、紹興市、廈門市。 榜單顯示,各城市文旅新媒體賬號內容大多聚焦本地文旅資源,既有展示當地文旅特色的景點推薦,也有各類美食推介,還有對本地人日常生活的介紹。吉林省近幾年在地域文化開發及傳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1.以內容挖掘為主的新媒體傳播 一是文化建設繁榮發展,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其中,《土地長歌》被國家旅游局評為“新時期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楊靖宇》的女主角倪茂財獲第十七屆“文華表演獎”;吉林廣播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全城熱戀》展現了吉林的地域文化及青年形象;音樂舞臺劇《滿韻清風》對吉林地域文化進行了傳承和創新展示。 二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雙百”扶持計劃,建立新媒體營銷矩陣,持續賦能吉林省文旅行業在新媒體領域的發展,提升其運營水平。截止到2022年年底,吉林省已經整合了452個新媒體賬號,涌現出長春文旅、長白山旅游等優質新媒體賬號62個,挖掘出優質文旅自媒體賬號300余個,覆蓋粉絲超過3800萬,通過曲藝、鄉俗、非遺歌舞等多種類型的文化表現形式,向全國乃至世界多角度展現了吉林省的文化風采。吉林的一大批文化旅游產品“破圈”,如延吉的“彈幕墻”、長白山的“雪花飄飄”、延邊的朝鮮族美食、長白山的冰雪之旅等,都為廣大網民所熟悉。 2.對吉林地域文化元素價值進行深入挖掘 一是在冰雪品牌建設上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22年,由吉林省首倡推動的“冰雪絲路”正式上升為國家級項目。吉林省成功推出“長白天下雪”“冰雪國風秀”文旅新品牌,冰雪活動品牌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冰雪市場份額、產品銷售額、游客接待總量均保持在全國第一。 二是在文物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長白山神廟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吉林省磐石市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發掘出2600多個抗聯遺跡,并出土了大批遺物,為東北抗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吉林省汪清縣“傳統粉條:老手藝留住家的味道”成功上榜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三是旅游資源開發更加多樣化。省內重點鄉村旅游項目以及優質旅游線路數量分別增長25%、131.6%。其中,有25條線路被評為“全國1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在東北三省中名列前茅。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充分發揮吉林紅色資源優勢,推出了“新時代吉林十年成就”“三地、三搖籃”“紅色引領、融合發展”3個主題20條精品旅游線路。持續釋放融合潛力,首屆“吉林紅·點亮創意生活”活動引領紅色文化創新,“精彩夜吉林”打造文旅夜經濟發展樣板,電視劇《人世間》取景地成為旅游打卡熱地。 吉林省文化數字化發展現狀 一是文化事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吉林省極為重視文化數字化發展,推出文旅百科全書信息平臺、文物數字保護工程、云端考古等多類數字化建設項目,且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并在省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了一萬兩千多次群眾文化活動,如“吉林村晚”“農民文化節”等群眾樂于了解和參與的活動,惠及了3800多萬名群眾。 二是建成了“吉林文化云”和“吉林智慧云”等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并開始運行。這類平臺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了一個全省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體系,主要包括“業務協作”“綜合服務”“移動終端”和“服務資源”四大服務模塊。此類平臺的建設符合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的總體需求,其主要功能有:文化信息展示、活動報名參與、文化活動地圖、圖書查詢等。 三是建設了吉林省旅游百科咨詢平臺、圖書館網上互助服務平臺等線上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了現有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展示與服務。2022年,吉林省博物院同多部門共同策劃開展了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并嘗試運用“云+”相關新技術舉辦活動,以傳遞“博物館的力量”,并向社會發布了“漫話吉博”吉祥物——吉博寶寶。 吉林省地域文化數字化呈現及傳播策略 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繁榮發展,數字化技術同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可以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全國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聚焦數字化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情況,提出要建立健全文化資源整合共享機制,強化對數字資源的統籌管理。根據吉林省“十四五”發展規劃,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同向發力,全力提升吉林文化軟實力。 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 各級公共文化機構需要把保存的音頻、視頻、圖文等藝術資料、藝術檔案等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為這些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打下基礎。具體來講,一方面,吉林省要加強資源管理,建立文物數字檔案,對文物安全進行評估,推動文物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另一方面,嘗試利用AI技術復原文物,建立一個包含中國博物館所有館藏文物的數據庫。 傳統文化資源“活起來” 1.創作高質量的文化內容 提高文藝創作的質量。以“吉林舞臺劇”為依托,以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民族生活為題材,深入實施“民族題材”的“文藝精品工程”。在“十四五”時期,力爭創作出5~8部具有本省特色、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的原創文學作品。 推進精品旅游表演項目的開發。嘗試通過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將吉林的歷史文化與旅游資源相結合,打造出具有吉林特色的演藝品牌,重點支持1~2個大型、優秀的旅游演出,支持至少10個以上優秀傳統劇目,努力打造出多個具有吸引力的劇目品牌。 加快文化娛樂場所的建設。深入挖掘、整合優勢資源,采取多種方式籌資,加強管理,積極建設高質量演藝場館,將發展重心前移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優質舞臺藝術陣地的建設,為全省優質藝術創作人才提供廣闊的活動場地。 突出產品新體驗。積極開發綜合度高、承載力強、互動性好且能夠滿足游客多種需求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新業態,持續提升以產品體驗為核心的旅游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抓住數字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推動智慧文旅的建設,開發和推廣云旅游、云展覽、云演藝等虛擬現實體驗項目,推動一站式、全流程線上旅游服務信息平臺的建設,以提高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加強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模式,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建設有特色的“紅色小鎮”,開展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構建紅色旅游產品的基因。 2.文化資源創新性發展 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辦好“市民文化節”“農民文化節”等多種群眾可以參與的文化活動,積極開展“文化進家庭”活動,陸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文化志愿活動,如“春雨工程”,打造和推廣志愿活動品牌。利用全省文化資源,加強民間藝術組織的創建工作。 將“小吉”這一小程序發展為一個全面的旅游服務平臺,把“綜合導覽”和“趣味文創”兩大功能有機融合在一起,嘗試融入新世代用戶喜愛的直播、VR等新互動形式中,打破次元和圈層的限制,使過去單一的參觀方式轉變為在數碼展覽中心觀看高清晰度的數碼影片,并進行現場體驗的復合參觀方式。 優化文化發展環境。加強文藝創作生產,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大力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臺藝術精品。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人文風采、優秀典故等內容,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彰顯出新時代的風采。要加強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 完善獎勵制度。構建完善的、科學的、理性的文學作品評價體系,加強文藝評論工作。 形成分層、內外有別的傳播體系 1.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 “十四五”時期,吉林省將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優化旅游“雙線”空間布局,構建“長春—長白山”雙門戶,打響“清爽吉林·22℃的夏天”和“暖冬來吉林賞雪”兩個品牌,堅持文化與旅游互為補充,冰雪避暑相互促進,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打造吉林紅色研學旅游品牌,著力打造楊靖宇烈士紀念碑、四平戰役紀念館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旅游景點。 二是融合吉林地域文化進行農產品品牌形象設計、吉林省植物景觀設計研究、吉林特色城鎮空間形態設計、新建鐵路客站等地標建筑的設計等。 三是打造“文旅+博物”品牌。實施品牌聚能計劃,把博物館的參觀學習納入全民基礎教育體系,促進博物館文化的有效傳播。 四是實施避暑休閑旅游產品八大工程。打造“避暑+特色小鎮產品”“避暑+風情觀光產品”“避暑+森林休閑產品”“避暑+農業體驗產品”“避暑+醫療康養產品”“避暑+運動賽事產品”“避暑+研學旅行產品”,統籌規劃吉林省各地區的優質旅游資源,推動全域協同創新發展。 2.搭建內外有別的傳播體系 一要增強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價值的認識。打造吉林省博物館的特色品牌,提高博物館學術研究水平,建立博物館基本陳列動態調整機制,推出吉林特色的展覽精品。 二是要加大對非遺的宣傳、展示和推廣力度。支持非遺傳承基地和傳習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學校。提高吉林省非遺項目的聲譽度,深入挖掘省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辦吉林故事講堂。 三是加強精準宣傳推介。擴大市場范圍,對省內的優秀旅游基地給予政策支持,建設文化旅游推廣中心,宣傳推廣自制的實體及數字化文旅產品。嘗試同優質新媒體合作,運用快手、抖音等平臺,對吉林的旅游品牌進行宣傳,全面提升吉林省的形象。 可見,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形成的產業體系將會釋放巨大能量,人類社會已經或即將步入受其影響、控制的時代。因此,作為擁有豐厚人文歷史底蘊的省份,吉林省應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明確文化數字化的重要性,深入挖掘省內特有的地域文化,搭乘數字化技術東風,提高地方文化的“軟性”,為文化的智能化發展積累動力。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吉林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實踐教學研究”(GH2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