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滿族民間故事时间:2023-06-27 滿族民間故事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體現,也是滿族人民精神的具體表現。滿族民間故事是滿族民間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內容豐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滿族的社會歷史,是人們認識與了解滿族的重要資源。遼東地區的滿族民間故事種類繁多,歷史悠久,風格獨特,F從滿族民間故事在遼寧的整體分布情況出發,探析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現狀。 滿族民間故事的基本概況與學術研究 滿族民間故事的基本概況 滿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遼寧是滿族人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滿族文化。明朝末年,常年居住在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滿族人祖先——肅慎族迫于周邊勢力的侵犯,不得不遷移南下,最后在遼寧地區定居。直到今天,全國大部分滿族人還分布在遼寧地區,主要聚居在撫順、寬甸、本溪、新賓等地。滿族在遼寧地區發展壯大,使得當地有豐富的滿族文化資源。滿族民間故事是體現滿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其記錄了滿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滿族獨特的文化,在滿族民眾中口口相傳,流傳下來。在遼東農村地區,“漫長的冬閑時間、爽朗的民眾個性、較優越的生存條件等幾大要素共同促成了當地人喜歡‘講古兒’‘聽古兒’的興趣愛好,置于這個大的自然生態背景及文化背景下的遼寧地區亦是如此”。 2008年,滿族民間故事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申報主體——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對遼寧地區遺存的滿族民間故事進行了田野調查、資源普查、資料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力求保護和傳承好這一非遺。與此同時,他們還根據普查結果,運用民間民俗學、藝術學、民族學、人類學以及社會學等理論,深入研究滿族民間故事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等,滿族民間故事的獨特價值受到越來越多學者和公眾的關注。 滿族民間故事形成于滿族由漁獵生活轉向農耕生活的過渡時期。當時是滿族文化與漢族文化密切接觸和融合的歷史階段,因此逐漸形成了滿漢雜糅的文化特征,這主要體現在由遼寧地區的滿族民眾創作并世代傳承的記錄著他們生活的滿族民間故事中。滿族民間故事是滿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極具民族特色,匯聚了不同類型的民間故事,遼寧地區滿族民間故事中神話故事的占比最大,幾乎占所有故事的60%,除此之外,還有祖先創業傳說等。滿族民間故事具體可分為五大類,分別是講述努爾哈赤創業的英雄故事、與滿族宗教信仰相關的神話傳說、著名的歷史人物故事、遼寧滿族民眾的生活故事以及自然界動植物的一些活動寓意著喜事降臨的傳說等。這些故事蘊含著深刻的內涵,由滿族民眾世代傳承至今,極大地豐富了民間文學的內容,也使其他各族人民能夠深入了解滿族的發展歷程,了解滿族民眾的生活方式。遼東地區的滿族民間故事更多表現當地人挖參、養蠶以及農耕。遼寧是滿族崛起和壯大的地區,1438年滿族先民女真人定居遼東,與漢族人民雜居。生產力的發展提升了遼東地區滿族人民的生活質量,滿族人民開始模仿漢人種田、開礦、養蠶、織布。在日常交往中,滿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相互學習禮儀,這些變化在民間故事中都有體現。例如《蠶姑娘》《織布格格》《日子起來了》《生死珠》等。 滿族民間故事的相關研究 與其他民間文學相比,關于滿族民間故事的研究較多。如遼寧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夏秋編著的《滿族民間故事·遼東卷》,共分為上、中、下三冊,將滿族民間故事分成神話篇、傳說篇、故事篇三個類別,詳細地記錄了故事內容;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分會編著的《滿族民間故事選》;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張杰貴、景殿龍主編的《本溪滿族民間故事 生活故事卷》《本溪滿族民間故事 幻想故事卷》《本溪滿族故事 神話與傳說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傅英仁口述,張愛云整理的《傅英仁滿族故事》;新賓滿族自治縣文化館編纂的《罕王的傳說》。以上幾本專著都收錄了世代流傳下來的滿族民間故事,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為研究滿族民間故事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除了專著,目前研究東北滿族民間故事的相關論文有70篇,其中關于遼寧地區滿族民間故事的論文有11篇。其中,研究滿族民間故事內容的論文有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的高荷紅發表在《民間文化論壇》的《“嘴茬子”與“筆頭子”:基于滿族“民間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檔研究》等;研究滿族民間故事社會功能的論文有2017年大連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的韓林發表在《大連大學學報》的《遼寧滿族民間故事的教育作用》、2015年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的于富業發表在《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本溪滿族民間故事的教育保護與傳承》等;研究滿族民間故事的文化內涵與傳承方式的論文有2017年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的蔣云斗、劉伯龍發表在《民族藝林》的《莊河民間故事的滿族文化屬性》等。 綜上所述,關于滿族民間故事的相關研究還是比較多的,但選題范圍比較狹窄,大多停留在對其故事內容本身的研究與故事意義的延伸上,還有幾篇研究其傳承情況與發展現狀。為了使滿族民間故事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還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與學科交叉的理念對其進行研究。 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現狀 滿族民間故事飽含滿族文化,極具地方特色,具有極高的保護與傳承價值。傳承人愛新覺羅·慶凱是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人,其祖父與伯父都是遠近聞名的故事大王,他們清晰地記得560多個民間故事,還收集了2700多條滿族民間諺語。 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體系 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體系有兩種,分別是薩滿傳承和村民耕農傳承。薩滿教是滿族民眾長期以來信仰的宗教,由原始社會發展至今,歷史悠久。薩滿教認為萬物皆是神靈,他們信奉神話傳說,經常會組織超度生靈、祭拜鬼神等巫術活動。由于薩滿教長期形成的宗教習慣,大多數信眾只采用口頭表達的方式傳遞薩滿神話傳說以及薩滿教的文化歷史,幾乎不用文字記錄,這種宗教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因此,薩滿傳承是以口述的形式一代一代地傳承神話傳說和薩滿歷史。其傳承方式是由備受尊敬的薩滿或部落首領將這些故事講給指定的傳承人,再由傳承人以同樣的方式講給下一代傳承人,極具神秘感。村民耕農傳承體系大多傳承先輩創業故事和滿族民眾的生活故事。早期的東北地區,生產力落后,發展緩慢,世居在這里的滿族民眾靠著辛勤的勞作維持生活,過著樸實且充實的日子,民風淳樸,人們性格爽朗。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冬季十分漫長,人們經歷了播種和豐收之后,就會儲存過冬的糧食,等待冬季的結束。在這期間就形成了“講古兒”“聽古兒”的習俗。每當茶余飯后,人們就圍坐在一起聽老一輩人講故事,逢年過節時,還會請來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大家聚在一起通宵達旦地講故事。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流傳在民間的滿族民間故事就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來,以村民耕農傳承方式流傳下來的滿族民間故事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現狀 在兩種傳承體系下,滿族民間故事得以穩定的傳承和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東北地區的滿族民眾漸漸脫離了農耕生活,不再有漫長的冬閑時間。同時,在信息時代,人們接觸到了互聯網,通過網絡了解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改變了世居在東北的滿族民眾封閉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使東北地區廣大滿族民眾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再對“聽古兒”“講古兒”引以為豪,長此以往,滿族民間故事的聽眾就越來越少,其傳承也出現了問題。 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是講與聽的過程,隨著時代的變遷,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人(即滿族民間故事的講述者)越來越少,很多善于講述滿族民間故事的老藝術家相繼去世。此外,一些不可避免的社會因素也給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帶來了沖擊。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需要有固定的講述場所,過去北方的農村都會有幾處公共場所用來開展唱戲、廟會等多種活動,傳統北方農村人的住所也都是一家一個大院,幾十口人住在一起。茶余飯后,老一輩的人就會把大家召集起來講故事。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各個地區的人口急劇增長,許多公共場所都被建成了居民區。與此同時,農村大院逐漸被高樓大廈所取代,人們都想搬進樓房生活,幾十口人也不再聚居在一起。人們搬到高樓以后,戶門緊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少,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難上加難。 滿族民間故事的保護與傳承對策 滿族民間故事在傳承中面臨的困難急需解決,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好滿族民間故事不僅是傳承人的責任,也是廣大民眾的責任。保持滿族民間故事的生命力是保護和傳承滿族民間故事的基礎。為了使滿族民間故事這一傳統民間文學更好地傳承下去,現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加大宣傳力度,增加文化魅力 滿族民間故事是傳統民間文學,雖然其在2008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由于其傳承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困難,新一代的年輕人,甚至是遼寧本地的滿族人都很少能講述幾則滿族民間故事。相關部門應配合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制訂一系列宣傳計劃,使群眾感受到傳統民間文學的獨特魅力,意識到保護滿族民間故事是一個光榮的使命。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推動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如開通微信公眾號,定期分享滿族民間故事,使滿族民間故事走進群眾生活,讓廣大群眾隨時隨地了解滿族民間故事的基本內容;建立有關遼寧省滿族民間故事的網站,把滿族民間故事都收錄起來,讓瀏覽網頁的人一目了然并被滿族民間故事的情節所吸引。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可以舉辦“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積極宣傳滿族民間故事,讓青少年深入了解滿族民間故事,并愛上滿族民間故事,學會講述幾則滿族民間故事,自覺肩負起傳承這一傳統民間文學的歷史使命,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 保護傳承人是傳承和發展滿族民間故事的核心!皾M族民間故事需要的是‘活’的保護與傳承,既然是‘活’的保護與傳承,那就離不開人!蹦壳,隨著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記憶力開始衰退,再加上遼寧地區生產力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不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的人,都傾向于從事收入較高的工作!皟炐愕墓适轮v述者如愛新覺羅·慶凱、彭永發、查樹元、于洪潤等,年齡大都在70歲以上,60歲以下的比較少,40歲以下的更是鳳毛麟角了!睂Υ,相關部門需要采取對策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為老一輩傳承人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保障,鼓勵他們培養下一代傳承人,進而確保滿族民間故事的傳承不會斷代。此外,還需為傳承人以及對滿族民間故事感興趣的群眾普及相關政策,向其展示傳統民間文學的藝術價值、區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增強傳承人及廣大群眾的民族自豪感。 政府給予相應扶持 目前,現代化的發展、房地產的興起等多種原因導致滿族民間故事缺乏活動場所。傳承人與聽眾的問題解決了,但如果沒有活動場所,這一傳統民間文學還是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這就需要政府給予相應的扶持,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中心,把遼寧省的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集中起來,合理利用時間、空間,同時在相關網站上發布活動的時間,號召社會各階層人士來聽傳承人講述滿族民間故事。同時,有關部門還要積極搜集散落在民間的與滿族民間故事有關的各種資料,對其進行整理,并有序地陳列在活動中心,使前去聽故事的群眾在閑暇時了解滿族民間故事的發展歷史,激發社會各階層人士對滿族民間故事的興趣,使每個人都參與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 縱觀遼東地區滿族民間故事的歷史沿革,其在每一階段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反映了當地廣大民眾的精神風貌。它是滿族群眾的集體記憶,是滿族民眾創造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與科學研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