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口傳文化之壯族互猜謎聯的傳承时间:2023-06-28 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ゲ轮i聯是壯族民間口傳文化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對壯族鄉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在壯族口傳文化的記錄、整理、再創作及譯介方面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壯族互猜謎聯還沒有得到太多關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現代文化的沖擊,壯族互猜謎聯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F通過介紹壯族互猜謎聯,探討其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以及傳承策略,以期引起壯族文化相關研究者對壯族口傳文化互猜謎聯的關注、思考和研究,進而促進其傳承和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鄉村振興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壯族這一古老的民族擁有獨特且極具魅力的文化,比如諺語、謎語、山歌、民間故事、壯戲等,其積淀著壯族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然而,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以及普通話大范圍普及,壯語在壯族人的生活中逐漸衰退,壯族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壯族口傳文化的組成部分,壯族互猜謎聯鮮為人知,甚至瀕臨失傳。為了搶救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筆者深入廣西百色平果市果化鎮壯族村落進行調查。平果市位于廣西西南部,地處右江中游,是壯族的聚居地,隸屬于北部方言區下的邕北土語區。地方主流方言是壯語,還有桂柳話、平話和客家話。在調查的過程中,筆者通過錄音、壯文轉寫、漢語注釋,收集到了200多條壯族民間流傳的互猜謎聯。 關于謎聯和壯族互猜謎聯 謎聯 謎語和對聯,是我國極具特色的兩種文學藝術形式。謎語分為事物謎和文義謎(即燈謎)。事物謎也被稱為民間謎語,主要采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對事物的外形、性質、特征等方面進行描述,其謎底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或是常用的事物。文義謎主要是猜漢字,根據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等,通過會意、離合、象形等手法進行猜射。對聯被人們稱為楹聯,其特點是兩行字句對等、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結構相同、語義相關。 謎語和對聯的結合被稱為謎聯。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謎語與對聯自然結合的產物,自唐代以來就有謎語與對聯的結合。目前“謎聯”沒有權威的定義,流行的叫法有“謎語聯”“隱謎聯”“藏謎聯”“謎語聯”“聯謎”“對聯謎”等。謎聯既是燈謎也是對聯,可以將其看成是一則以對聯為謎面的燈謎,或者是一副藏著謎底的對聯。它將上下聯句作為謎面,隱射有關聯的謎底。一副對聯可以同猜一個謎底,也可以上下聯各猜一個謎底,所以謎聯可分為單謎底和雙謎底謎聯。 壯族互猜謎聯概述和舉例 壯族謎聯是壯族人民口傳心授,世代相傳而來的,起源于何時難以考證。它既是一種民間文學,也是壯族人民的娛樂方式。壯族互猜謎聯主要是事物聯,所涉及的事物包羅萬象,如食物、衣物、廚具、餐具、家具、文具、勞動工具、農作物、植物等。壯族民間流傳的謎聯為雙謎底謎聯,具有“互猜”的特點,即你猜我,我猜你,各有謎底,左右成聯,故稱為互猜謎聯。 例1:上聯:raeuz doek roengz namh miz ngoenz rag cap (faen) 吾落下地,有日根扎;(種) 下聯:gou hoi gwnz nge nyangz seiz mak baenz (va) 我開上枝,逢時果成。 (花) (注:括號內為謎底,以下例子同此) 此謎聯所猜射物品屬于植物類,是壯族人民在勞動中常見的事物。謎聯的創作手法和謎語有相通之處,都用到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在這副謎聯中,創作者將謎底“種”(種子)和“花”擬人化,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把種子和花的特點巧妙地融入謎聯中,奇思巧構,饒有風趣。 例2:上聯:bak miz gouj heuj nyaij namh gonj doq soiq (rauq) 嘴有九齒,嚼土塊都碎;(耙) 下聯:ndang seng bak faenz gaet faex dwngx laengz duenh (gawq) 身生百牙,啃木棍還斷。(鋸) 在例2中,上聯謎底“耙”和另一件農具“犁”是以前壯族農村耕田犁地離不開的重要工具。犁田是深耕,耙田是細作。耙就像一把大梳子,如同梳理頭發一樣,在田里來回轉圈,用以梳理、平整田塊。上聯的謎面充分抓住耙的結構特點和用途,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其描繪出來。下聯謎底“鋸”和上面的“耙”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鋸子有“百牙”,耙有“九尺”,鋸子作用的對象是木頭,耙則作用于土塊。上下聯皆采用擬人的手法。 例3:上聯:song diuz faex cuk gauh gyaep vaiz hau haeuj gamj(gwn haeux) 兩條木竹篙,趕犛白入巖;(吃飯) 下聯:it faj bak diet gang hawj namh henj fonz ndang (cae reih) 一張嘴鐵鋼,使土黃翻身。(犁地) 數字對聯是對聯的一種,是將數字嵌于對聯的一種形式。在這個互猜謎聯的例子中,上下聯均屬于數字謎,“兩”和“一”精確地描述了吃飯所用餐具“筷子”及犁地工具“犁”的特點!俺燥垺焙汀袄绲亍痹莾蓚不相干的動作,創作者依靠自身的聰明才智將其聯系到一起,構成了一副精巧的謎聯。 謎聯的創作并非易事,它必須達到以下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上下聯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復;詞性相當、種類相當;結構(格式)相似;圍繞同一主題;平仄相諧;各含謎底。上文所給的謎聯例子,都基本符合這些要求?傮w來說,壯族謎聯大多數內容精練、結構嚴謹、對仗工整、音節協調,使其讀起來生動有趣且耐人尋味。 鄉村振興背景下壯族互猜謎聯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目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而壯族互猜謎聯作為廣西民間口傳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新時代下,基于鄉村振興背景重新審視鄉土文化的時代價值,準確把握其價值內涵,有利于推進鄉土文化的空間拓展,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提升。 壯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謎聯作品謎面既受對聯律法的限制,又必須符合謎語的法門,這使其創作難上加難。創作者在謎聯中需要隱藏事物本體,抓住事物外觀形態、功能特征等,通過修辭手法投射謎底事物。同時,還要使其結構符合對聯的各項要求。兩者兼顧,方能作出一副成功的謎聯。智慧的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及生活中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一副副互猜謎聯,看似短小精悍,但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一輩輩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壯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地域文化的表達 鄉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最能體現鄉村文化,是鄉村文化的載體。壯族互猜謎聯的內容與壯族人民的土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經驗聯系緊密,內容豐富,且多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進行猜射。例2中“耙”這類原始的農具,是壯族先民重要的勞作工具,在壯族農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類原始農具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我們仍可以在互猜謎聯這樣的傳統文化形式中尋覓它的蹤影。在所收集到的互猜謎聯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例4:上聯:goeng baeuq daemq daemq daenj caet saemj buh rui 公爺矮矮,穿七序衣敝; 下聯:mbwk hoiq gyoj gyoj geuj geij caengz saih meh 女婢銼銼,繞幾層帶挼。 此謎聯的上下聯謎底分別為“蓑衣”和“凳穰”!八蛞隆笔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農村常用的一種雨具,主要用稻草、蓑草、棕毛、棕葉等制作。它可遮風防寒,穿戴靈活輕便,是農事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蓑衣,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是中華農業文明傳承千年的遺產,是中華農業文明的瑰寶,值得后世保留、傳承和利用!暗署Α逼鋵嵤且环N草凳。舊時物資匱乏,收割稻谷后,人們收集稻草進行晾曬,稻草干透后便會在農閑時將其編為草凳。草凳耐用,輕巧,舒適,冬暖夏涼,舊時是每家每戶的必備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凳已被塑料凳、板凳、沙發等替代,“凳穰”也漸漸被人們遺忘。編草凳是壯族人民的一門老手藝,充滿地域色彩。從壯族互猜謎聯中,我們可以對壯族民眾的生活和經歷有更多的了解。 娛樂性和教育功能 壯族互猜謎聯是壯族文化的一大瑰寶,蘊含著無數的智慧和妙趣,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舊時壯族農村經濟落后,基本沒有娛樂設施,人們閑時互猜謎聯,度過美好的時光。事實上,在使用壯語的人越來越少的今天,互猜謎聯可以激發壯族民眾學習壯族文化的興趣,持續提升壯族群眾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自豪感,進一步增強其民族文化自信心,用文化振奮其民族精神。 少數民族的許多民間口傳文化樣式特別是具有特征的韻體文化作品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ゲ轮i聯既是謎語也是對聯,屬于韻體作品,其特點是語言精練、內容生動、想象豐富,有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易懂易記。不論是直白的表達,還是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謎聯都能用簡短的語言精練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引發人們的思考,從而建立語言和具體事物形象之間的聯系,讓人們的語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鍛煉。制作謎聯需要敏捷的思維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猜謎聯的過程也是如此,要想準確地猜出謎底,需要人們平日對事物進行多方位觀察,多方位思考。所以謎聯活動可以活躍人的思維,增長人的智慧。 壯族互猜謎聯的傳承策略 文本寫定 搶救、整理、保存與研究各地區各民族的口傳文化成為21世紀國家文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族謎聯是壯族人民重要的生活史,包含著大量的信息。它沒有文字傳承,均系壯族人民心記、口頭傳達給后輩。如果單憑老一輩的口頭傳達和記憶保存,壯族謎聯將很快失傳甚至消亡。在此嚴峻形勢下,為搶救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壯族謎聯寫成文本是十分必要的。收集舊謎聯、創作新謎聯、壯文轉寫、編寫成書、出版發行是其行之有效的傳承方式。 政府支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現代文化的沖擊,壯族互猜謎聯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壯族互猜謎聯是優秀的壯族口傳文化,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更好地傳承這一口傳文化,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壯族謎聯具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出臺相應政策來保護和支持壯族互猜謎聯的傳承和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可以有組織地逐步恢復口頭傳統的演述,使壯族鄉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感召力,回歸故土建設家鄉,實現自我的重新定位。 加強譯介 李錦芳教授指出,中華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優秀文化成果外譯有助于各國人民共享中華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國內外學者在壯族文字典籍和口傳文化的整理以及壯漢翻譯研究方面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但目前英譯成果較少。周艷鮮教授的《中國壯族諺語》(英文版)是壯族口傳文化外譯的優秀成果代表,為少數民族文化外譯樹立了榜樣。未來,更多的學者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讓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真正“走出去”。 壯族互猜謎聯是壯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體現了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語言藝術,同時也承載著壯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具有豐富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然而,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壯語急速衰微。壯族人在接納、吸收漢語言文化的同時,對本民族語言的使用逐漸減少。這會導致像互猜謎聯這樣的口傳文化后繼無人,面臨消失的境地。因此,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保護和傳承這一口傳文化,可以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壯族文化,逐漸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廣西壯族互猜謎聯的整理與翻譯研究”(20FYY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