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托舉廣東特色產業,多元發展鄉村“本土化”美育时间:2023-06-30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我國要想實現文化振興的長足發展,必須要將鄉村美育作為重要著力點。傳統的鄉村特色產業具有產業基礎好、歷史積淀深厚、當地居民認可度高等優勢,依托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本土化”美育更貼近當地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是發展鄉村特色美育的重要路徑,F基于對廣東省三個鄉村研學示范基地(汕頭市丹櫻生態園、廣州市七溪地度假村、佛山市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的訪談調研,淺析依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特色美育的路徑。 背景綜述 鄉村特色產業 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也是發展鄉村特色美育的重要依托。鄉村特色產業集聚鄉村特色地域要素,與當地的生產生活實踐、風土人情緊密相連,是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經過多年的摸索,“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模式已深入推進鄉村地區,大部分鄉村都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鄉村美育 近代美育概念是席勒在1795年出版的《審美教育書簡》一書中提出的,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圍繞人類本性的完善、理性的自由展開。1994年,周美海在《發展和堅持美術教學的多樣性》一文中從教材編制、活動課程、環境和諧三個角度對鄉村美育提出了改進建議。國內目前對鄉村美育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研究較少,在研究視角方面較為局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將美育理念融入鄉村產業振興的進程中,通過“藝術+產業”(李智軍,2021)、“產業+設計+美育”(朱東高、竺照軒、周東紅,2022)等模式助推鄉村振興。此外,還有部分研究者從文旅融合的角度,論述完善美育促進文旅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梅芬、陳銘彬,2022),但此類研究也基本局限于關注美育與鄉村文旅產業的結合,對論述鄉村美育與鄉村特色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還稍有不足。 依托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美育的路徑 依托產業本位,弘揚審美自信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發力點。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經濟的反映,“產業的實質是人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獲得的存在形式”(丁津,2014),立足于特色資源發展的優勢產業一般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相連。而“生產力是決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因素”(杜曼利,2022),人民的文化自信從本質上說是對“現實生活的滿意與認可”(杜曼利,2022),將產業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作為美育的原始素材,可以使美育更加貼近人民、服務人民,讓人民在美育過程中提升審美力以及自信心。 1.挖掘產業歷史價值,弘揚傳統美 通過挖掘產業的歷史價值,可以讓美育受眾從產業歷史科普課堂中學習中華鄉土文化知識,感受當地悠久的歷史底蘊。廣州是有名的千年香都,七溪地度假村所在地獅前村,在民國時期便存在制香產業。七溪地在發展美育的過程中,將有關芳香產業的典故與歷史故事整理匯集,融入芳香產業歷史科普課堂,其中包含老廣東人“冷香避暑”的習俗、蕓香草入綠豆沙制成清補涼的傳統、蚊帳中掛素馨香花的習慣等,讓受眾切身體會并了解芳香產業是如何在歷史發展中得以傳承并融入古人的生活,從而感受其歷史悠久之美。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所在地新會,其種柑取皮有700多年的歷史,陳皮作為“廣東三寶”中的首寶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利用陳皮文化舉辦有獎比賽、陳皮文化節、文化講座以及錄制電影專題節目等,讓大眾在一系列活動中了解陳皮藥膳同功的價值,體悟養生、飲食、醫藥文化之美。 2.深挖產業人文價值,弘揚文化美 人文資源產生于人類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長期積累的經驗,參與者通過農耕實踐、鄉村文化節、傳統節日、飲食等,能最直觀地體會到鄉村蘊含的文化美、勞動美。汕頭丹櫻生態園依托特色花卉、養殖產業,開展了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如將一畝菜園承包給學校用來種植花卉、插秧,或是讓學生扮演飼養員等,讓中小學生在體驗農耕實踐的過程中,了解育種、種植、采摘的技藝,明白農業四時的節氣,貼近鄉土生活與生產實踐,體悟勞動美。此外,丹櫻生態園還開展了中國農民豐收節、花朝節、植樹節、七夕節等節日活動,使參與者在“祭花神”“漢服秀”“賞紅踏青”中感受濃厚的人文風情美。七溪地度假村依托特色芳香產業,開展了“小小聞香師”活動,讓參與者親自參與香囊、香薰、香水等的制作,體驗芳香生產者的工作流程;參與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花香調制香水,親手創造美、認識美,從勞動中體會芳香產品制作的工藝之美。 3.開發產業景觀價值,弘揚感官美 七溪地度假村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其中包含檀香、毛麝香、茱萸等數百種芳香類植物,林壑尤美,且在2017年修復了芳香遺址博物園、曬香場、石磨坊、制香房、品香室等,并將其納入研學實踐路線與旅游路線中,讓受眾在觀賞過程中體會自然的休閑之美。除此之外,七溪地度假村還將系列芳香植物的美照上傳到公眾號中,讓受眾在線直觀感受七溪地的芳香之美。汕頭丹櫻生態園擁有觀賞性的農作物區、花海區、溫棚科普教育區、桃花谷、濕地公園區、茶園、潮汕文化長廊,其中花海區內每個季節都會種植不同品種的花卉,如雞冠花、夏堇、長春花、薰衣草、三色堇、向日葵等,該園區作為拍照打卡圣地,一年四季都能給游客帶來美的感受。 依托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美育路徑示意圖 (作者自制) 整合內外部資源,建構美育共同體 美育資源整合是美育可持續發展以及美育區域共同體形成的前提,國家政策推動美育責任的承擔主體從教師拓展為社會各界人士,促進社會美育資源、要素集約。部分事業單位、公益機構在其專業領域內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通過整合這些力量,能夠有效助推學校美育工作與當地產業的融合。 廣東省汕頭市丹櫻生態園邀請當地農科院、天文協會指導其美育工作的開展,新會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邀請陳皮炮制技藝的非遺傳承人進行相關知識的科普,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建構美育共同體,讓廣大學生在美育研學中開闊眼界,了解農耕文化歷史,汲取中國農業文明的精髓,從而培養出既有審美情操又有學科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科學定位課程,匡正價值導向 科學定位課程必須明確美的立場!睹佬g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說明審美教育不能完全依靠純理論研究,須從現實美、生活美的角度來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即讓美育課程“回歸生活美學、回歸‘全人化取向’的課程立場”(殷世東、余萍,2021)。不論是依托花卉產業發展的汕頭丹櫻生態園,依托陳皮產業發展的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還是依托芳香產業發展的七溪地度假村,都將手工實踐作為審美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挖掘生產實踐中富含生活美學的環節,通過農耕實踐、飼養員職業扮演、香植拓染、香薰制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從貼近生活和現實的角度設置課程,培育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依托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美育的特征 傳統性 傳統性是美育本土化的靈魂和根本依托。依托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特色美育根植于本土傳統,歷史積淀深厚。例如,就開發景觀價值層面而言,陳皮農業文化創意園所在地新會,其種柑取皮有70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新會縣外海龍溪陳氏一戶囑書中寫有“甘子田租十石”,說明當時新會就已經存在專門生產柑子的柑園;據民國《花縣志》記載,七溪地制香產業自民國起便已存在,至今七溪地度假村仍保留著“中國最老的香坊”。 時代性 當今人類正處于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數字化時代,萬事萬物與互聯網的結合越發緊密,美育也與時俱進,與新興科技結合生產出新形式的美育作品,如七溪地度假村推出“VR游七溪”,讓游客在手機端便可云觀賞景區的景色,獲得了2.26萬瀏覽量。七溪地度假村擁有3個官方抖音號,總獲贊三萬余次,官方公眾號發表了157篇原創內容,并開設微店售賣文創產品,充分利用融媒體擴大其美育影響力。此外,時代性還體現在對傳統產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七溪地以芳香產業為著力點,推出“小小聞香師”美育項目,讓參與者通過蒸香露、焚香聽琴等探尋芳香文化,了解芳香產業的技藝與歷史,并推出香肩、香器、香畫、香水等特色文創產品,在傳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體驗性 美育的基本性質和根本特征就是情感體驗(杜衛,2020),相較于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讓參與者感受美、創造美、表現美的活動往往能引起其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如汕頭丹櫻生態園開展的植物拓印、手磨豆漿、一畝菜園、水稻領養、飼養員職業扮演等多個實踐項目,將美育滲透到學生實踐體驗的過程中,讓參與者在獲得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自身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 人民性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下的美育從根本上是服務于人民的,美育的人民性主要體現在對人民審美“期待視野”的把握上(徐青峰,2022),即迎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預期。七溪地度假村在獲批2021年廣州市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廣州市首批港澳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之后,特地舉辦研學產品發布會,邀請50余家研學機構和旅行社參與調研,并開設多個美育課程微信群面向廣大群眾征求建議。丹櫻生態園也在公眾號導航欄開設研學基地活動評價欄目,把人民性作為開展美育工作的根本依據。 鄉村美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鄉村美育師資短缺 鄉村師資力量薄弱,專門負責審美教育的教師尤為短缺。美育的情景性、自由愉悅性、情感性等特征對鄉村美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學生在美育課堂的實踐性與參與感,寓教于樂,積極推動課堂創新。面對鄉村美育師資短缺問題,當地有關部門也應改進鄉村的辦學條件,實施“精準補助”政策,強化“越是偏遠、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導向,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鄉村美育教師隊伍,增強美育教師的歸屬感,推動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鄉村美育資源尚未得到良好開發 美育是鄉村教育的薄弱環節,也是德智體美勞“五育”發展的薄弱環節。鄉村美育資源沒有得到良好開發的一個表現為鄉村美育課程教學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當地特色。鄉村擁有豐富的美育資源,包括鄉村特色產業、鄉村非遺文化、鄉村民俗風情、鄉村特色景觀等。要想推進鄉村美育進程,就必須從鄉村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挖掘當地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美育課程,發展好特色鄉村美育,推進鄉村地區全面育人進程。 鄉村美育長久、健康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也是關乎塑造鄉村民眾價值觀,弘揚文化自信的重點工程。本文通過對廣東省三個鄉村研學示范基地的調研分析,歸納出依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本土化”美育的有效途徑及其特征,豐富了鄉村美育方面的學術研究,且為鄉村美育實踐提供方向與指引,同時還有利于促使鄉村地區挖掘當地審美元素,打造獨特的美育品牌,弘揚鄉村產業中所蘊含的文化與情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