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于城市文化共同體 改造三線建設工業遺產时间:2023-07-16 在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積極改造三線建設工業遺產,有利于打造獨特的城市地標,傳承歷史文化,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诖,現以促進城市發展為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對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三線建設工業遺產改造進行研究,并提出參考建議,即針對具備突出價值的代表性遺產,實施“博物館化”改造;針對整體搬遷、只剩舊址的遺產,進行創造性改造;針對具備一般價值的遺產,實行靈活化改造。 在1964年至1980年間,中國中西部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短短十幾年間,上千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星羅棋布于中西部地區,成為推動中國西部工業化的“加速器”,F如今,三線建設已成為歷史,工業化奠基時代漸漸遠去,而許多三線工程以工業遺址的姿態矗立于城市,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城市建設的根本,而在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我們應基于同一核心價值觀念的約束和引導,對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進行改造和利用,讓人們重現共同的文化記憶,品味特殊時代的文化,創造共同的精神文化生活。 針對具備突出價值的代表性遺產,實施“博物館化”改造 博物館是文物最好的“歸宿”,也是收藏精神記憶的重要載體。三線建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次西部大開發,對中西部許多城市的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F如今,許多工業遺產雖然已經不再具備當年在三線建設中的主要職能,但是其凝聚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依然值得收藏、銘記,因此,針對具備突出價值的代表性遺產,應實施“博物館化”改造,以對待文物的態度對其進行維修保護和深入研究。這樣的改造能讓珍貴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得以留存,使其成為城市建設中的文化地標。 例如,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的三線工業遺產主要包括菜花洞、牛洞、34車間、工具室、檢驗室、機修室、生產加工設備、發動機轉運車等核心物項。這部分物項是貴州地區三線建設企業的典型代表,體現了當時公司建設所貫徹的“山、散、洞”的原則,同時其在工業建設,尤其是在國防事業中作出的貢獻也十分矚目。2016年初,工業企業整體搬遷之后,相關部門對原址進行了保護,并實行封閉管理,這使得目前廠區舊址以及各時期設備保存得相對完好,為“博物館化”的改造創造了條件。在政府與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安順市平壩區的工業遺址保護項目進行了初步規劃,其占地面積約800畝,內容涵蓋設備約80臺,單體建筑30余座,歷史遺留的標語及墻體壁畫上百處。改造工作按照“多保護,少新建,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并強調以保護原廠原貌為根本出發點對廠區進行保護性規劃,建設牛洞三線歷史隧道、34車間三線研學基地、41車間主題公園等項目。經過初期改造后,安順市平壩區的工業遺產得到了最大化保存,并成了具有豐富歷史研究價值的“工業博物館”。在這里,三線歷史遺留痕跡重,且保存完好,早期設備與廠房仍具備一定的功能,特殊時期建設的山洞、干打壘房屋完好無損,昔日書寫標語仍然清晰可見,而這些也成了人們了解特殊歷史最真實、最寶貴的“教科書”。這樣具有厚重歷史價值的特殊博物館吸引了政府人員、企業員工以及學校學生前來參觀,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與學習三線建設的歷史知識和當時人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 再如,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主要包括地宗選煤廠原(精)煤運輸走廊,裝(卸)煤倉,洗選車間,地宗煤礦主井硐,職工澡堂;六枝煤礦主副井硐,四角田煤礦主井硐,生產連(區)隊辦公區,礦鍛工房,筒子樓,職工干打壘成片住房,職工大食堂,蘇式辦公樓與禮堂;地宗鐵路專用線及補林大橋,物資總倉庫木架構站臺,火工品庫,六枝電廠老廠房1棟,六枝電廠除塵設施等核心物項。其中,地宗選煤廠是在建成六枝礦、恢復建設地宗礦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一項目是西南煤都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開始。隨著項目的先后投產,六枝礦、地宗礦、四角田礦成為三線建設時期貴州地區煤礦工業的代表,并在國家的支持下逐漸完善了礦井及配套廠點,形成宏偉壯觀的百里礦區,頗具工業時期的美感。此外,六枝煤礦和地宗煤礦在10余年生產中總結提煉的“四位一體”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技術,獲得煤炭工業部、能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六枝礦區的建筑都是為適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而建設的,其中包括四角田的紅粘土磚建筑、片區干打壘住房、蘇式風格的建筑等,這些遺址保存完好,體量較大,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也具有工業造型美學元素。目前,六枝礦區的專用線、選煤廠、四角田煤礦由于其特殊的歷史價值,且核心物項完整程度較高,已經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政府的推動下,六枝特區三線建設工業遺產自然開啟了“博物館化”的改造之路。在改造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對文物進行維修保護、深入研究,并將其轉化為展覽、教育資源,從而將“三線精神”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設中。 綜上,“博物館化”的改造是保護有突出價值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的重要方式。在改造過程中,不僅要最大程度地保留遺產的本來面貌,還應該系統地梳理、展現其發展歷史及其在工業化建設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突顯出博物館的獨特功能,并讓工業遺產真正融入城市文化共同體的建設之中。 針對整體搬遷、只剩舊址的遺產,進行創造性改造 在中西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中,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企業大多需要整體搬遷,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機械設備轉移搬遷后,當初耗費巨資建設的各類建筑卻依然矗立在原地,成為城市一道獨特的風景。針對這類建筑舊址的工業遺產,可以在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對其進行創造性改造,即靈活利用舊廠區、舊建筑的空間結構,開發多功能的城市文化空間,滿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遵義1964文化創意園就是工業遺產創造性改造的典型案例。該園區是以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原址為主體建設而成的。該廠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高大整齊、保存完好,承三線文化的氣質,融海派文化的風韻,是難得的優秀工業文化遺產。作為園區主體的長征十二廠,是為響應黨中央“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號召而建立的,當時廠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并逐漸發展成為國家電器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為當時國家的電力、機械、冶金、軍工等行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三線企業進行調整改造,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長征十二廠主體搬遷,剩下的部分成了工業遺產。為了留住這片正在消失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遵義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6月19日正式批準,在原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的基礎上原址原貌打造文化創意園,并以三線建設起始年“1964”命名。原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位于遵義匯川區西安路、溫州路和南寧路交會處,交通便利,廠房保存完整,建筑風格統一,是打造文化創意園的絕佳地點。在園區建設中,相關部門對舊廠房進行了規劃設計,即結合老廠房的實際情況,基于“保留三線遺產、傳承三線精神、提升藝術氣質”的規劃思路,確立了“創意、時尚、休閑、懷舊”四大主題。其中,“創意”強調的是利用老廠房、新空間打造工業遺產體驗空間,打造時尚和創意的聚集地,并根據三線工業特有的歷史背景,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形成從工業到藝術的LOFT空間!皶r尚”強調的是將時代記憶和潮流生活相結合,在園區中注入時尚元素,打造集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時尚集聚地,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靶蓍e”強調的是構建創意慢生活、時尚休閑地,園區舒適愜意的環境能讓消費者在旅游之余,品味生活,放松身心!皯雅f”強調的是建設遵義三線建設博物館,打造系統、全面、記錄、陳列和展示遵義三線建設輝煌歷程的場所,引導置身其中的人展未來憶過往、品文化閱人生。通過全面規劃和建設,目前1964文化創意園的主要項目已基本建成,園區內形成了五大功能區,即文化創意區、三線文化展示區、旅游休閑區、藝術廣場區、管理服務區,具體主要包括遵義三線建設博物館、1964美術館、1964文化創意園旅游休閑區、1964文化創意園梧桐樹廣場、1964文化創意園主題酒店、1964文化創意園時尚餐廳等。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感受三線建設文化遺跡的魅力,了解遵義城市歷史文化,還可以參與到遵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推動工業遺產的傳承與延續。 綜上,對整體搬遷、只剩舊址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進行創造性改造,能夠優化城市文化空間,讓充滿歷史感的工業文化與現代文化建立密切聯系,進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促進城市發展。當然,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應提高對工業遺產的重視,通過多種手段展現舊廠區、舊建筑的歷史和價值,避免讓現代化沖淡工業文化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工業遺產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真正融入城市文化共同體中,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得以延續。 針對具備一般價值的遺產,實行靈活化改造 任何文化遺產的發展都要經歷社會選擇、價值沉淀和自然代謝的過程,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也是如此。在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并不是所有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都需要改造和重新利用。對于一些只具有一般價值的工業遺產,在改造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如在全面收集、記錄資料并進行深入考察研究之后,通過社會選擇的方式讓其完成“代謝”,并融入城市文化建設之中;或者經過價值沉淀后,根據現實需要采用上述兩種方法對其進行改造等。 例如,位于六盤水市的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就是三線工業遺產經過時間的沉淀后重新煥發光彩的重要代表。在20世紀60年代,貴州六盤水基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成為當時國家備戰的重要基地。在政策的推動下,一大批工業項目落地,其中包括水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水城礦業集團公司、水城水泥廠、水城發電廠和貴昆鐵路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結構的調整,六盤水的三線建設項目相繼轉移、搬遷,留下了巨大的工業遺產。相關部門對這筆工業遺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形成了豐厚的資料,其中包括文物文獻資料12000余件,圖片1128張,實物1380件,檔案資料200余份,音像資料時長1080分鐘等。這些資料記錄了六盤水地區在三線建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目前,六盤水市三線建設的工業遺址中具有代表性及特殊意義的遺址區經過相關部門的鑒定已成為史料,比如,在貴州六盤水市以“三線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中,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包含室內場館和室外文化廣場兩個區域。在這里,三線建設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及生活工具、歷史文獻和圖片資料等以展覽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沉浸式回顧歷史,記住歷史,深刻體會三線建設精神的可貴。 再如,貴州省黔南州都勻的東方機床廠是原機械部重點企業,全國重型機床六大骨干廠之一,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在西部地區遺留下來的文化遺跡。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東方機床廠逐漸停產,老舊工業區逐漸荒廢。經過一段時間的價值沉淀后,舊址部分建筑已復墾為耕地,它們的歷史價值也被寫進了相關研究資料。這部分工業遺產的改造可以說是由廠址地處苗嶺山區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的,同時也是社會選擇的結果。這些資料進入了博物館,成了證明三線建設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成為我國工業發展歷史的一部分。而對歷史資料的挖掘和利用也是促進工業遺產改造的重要前提。都勻東方機床廠雖然有一部分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還有一部分具備重要的開發價值。部分東方機床廠舊址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一個主題鮮明、文化內涵突出、功能復合的“后工業時代的城市客廳”。通過對舊有建筑的利用和開發,目前已建設了“勻集”三線工業文化休閑街區、藝術家工作室、創意辦公區、精品創意酒店、活動廣場、特色餐飲區、青年創業基地等功能不同、創意十足的區域。 綜上,這樣的改造方式能夠通過深入研究和保存資料的方式證明工業遺產曾經“存在過”,并以此體現其歷史價值。同時,有取舍的改造也能控制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率,促進城市文化共同體的內涵式發展,讓城市在同一核心價值觀念的引領下更好地發展。 總之,在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加強三線建設工業遺產改造是當前許多中西部城市在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上文針對三線建設工業遺產的類型提出了改造建議,當然其中也存在諸多不足;诖,新時代背景下,城市應立足于自身文化的發展需要,對所擁有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展開進一步研究,探索多元化改造手段,促進文化鏈接與融合,實現不同文化在城市空間的和諧共生,建設有深度、有溫度的城市。 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名稱“城市文化共同體視域下貴州三線建設工業遺產改造與再利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QN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