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惠民 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时间:2023-07-16 在調查研究阜陽市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現狀的基礎上,現首先探討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意義;其次總結近幾年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取得的成效,如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發掘利用等;再次分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經費不足、供需錯位、人才短缺等;最后就如何加強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供給,減少資源浪費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為了全面了解當前農村文化服務供給現狀,找準突出問題,總結成功經驗,并對影響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效益提升的各種相關因素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筆者及其他成員以文獻調研和網絡調研為主,選取部分鄉鎮進行實地走訪或電話詢問,以了解阜陽市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現狀。調查發現,近幾年農村文化建設雖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意義 農村文化是指農村居民在生活、生產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宗族觀念、道德觀念、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等,農民是農村文化的主體,農村是農村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土壤。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或民間組織向農村居民提供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圖書、報刊、網絡、廣播、電視、電影、文化演出、閱讀推廣活動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提高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有助于充分利用當地傳統文化資源,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因此,優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僅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城鄉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近幾年阜陽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成效 阜陽是皖西北地區著名的農業大市,下轄三區、四縣,代管一個縣級市,總面積1011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鄉鎮149個,農村村委會、居委會、社區共計1678個;全市常住人口達820萬人,其中鄉村人口比重占58%。由于農村人口較多,農村文化建設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2016年,阜陽市出臺了《阜陽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其中包括設施建設、經費保障、人員配置、基本服務項目、考核評估等,該方案對阜陽市各項基本公共服務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數字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市級“三館一院”建設扎實推進。目前市文化館、博物館和大劇院已先后對外開放,圖書館將于2023年對外開放;新建或升級改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如太和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已啟用,界首市三館正在施工,臨泉縣圖書館新館正在進行內部裝修。 各縣(市、區)積極推進“安徽文化云”建設。全市172個鄉鎮文化站除了有1個館舍正在拆遷外,其余均安裝了智能監測系統。市、縣圖書館將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后上傳至云服務平臺,對其加工后再通過移動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數字閱讀機等向公眾發布。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城鄉均已開通有線電視,農家書屋全部接入“安徽數字農家書屋”平臺,農村居民可免費享受數字文化服務,實現了城鄉居民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全覆蓋。 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大力倡導全民閱讀 依托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場所,嚴格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要求,有序開展“送戲進萬村”活動,僅2021年全市就舉辦了2261場文化演出活動,觀眾人數達61.36萬人次;同時,鼓勵文藝團隊、文化志愿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舉辦各類節慶主題活動,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亮點;各地還積極舉辦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基層文化活動,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如界首市任寨鄉“苗湖書會”、邴集鄉“梨花詩會”等。 有的縣(市、區)還成立了讀書會,積極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如2018年4月,界首市成立了讀書會聯盟,陸續推出“你讀書我買單”“書香有約”“閱讀馬拉松”等閱讀推廣活動,努力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2018年,界首讀書會在安徽省“青年之家”優秀項目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20年,界首讀書會入選安徽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挖掘地方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各縣(市、區)積極開展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供給,激活旅游市場。臨泉縣通過文化供給側改革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如在韋小莊村舉辦“周末雜技大舞臺”;界首市著力打造“一鎮一品”的農村文化特色品牌,如靳寨鄉“抗戰紀念館”、泉陽鎮“農耕展覽館”、磚集鎮“農民書畫館”、光武鎮“漢武文化展館”等均為當地基層文化建設中的品牌項目。 “十三五”期間,全市文藝工作者堅持將時代精神與潁淮文化相結合,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其中大部分以新時代農村生活為題材。有7個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1個項目納入國家戲曲劇本孵化計劃,5個劇本參加國家級優秀劇目展演,其中淮河琴書《軋狗風波》獲第17屆國家群星獎,梆子戲作品《花好月圓》榮獲中國田漢戲劇劇目獎、劇本文學三等獎等。此外,全市文化、旅游、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A級景區由“十三五”以來的11家增加至39家,其中潁上八里河景區成為皖北唯一的國家5A級景區;阜陽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等各項旅游經濟指標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2021年全市旅游人數及旅游收入恢復率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文化旅游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設施落后,文化活動經費不足 如果按服務人口進行核算,阜陽市大部分鄉鎮都應建設大型的綜合文化站。依照國家住建部、發改委2012年發布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大型文化站建筑面積不得低于800平方米。但近幾年,阜陽市所建的鄉鎮文化站面積基本在400平方米左右,這說明當前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只是一種補救式的滯后建設。 鄉鎮文化站作為公益事業單位,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其活動經費只能依賴財政撥款。鄉鎮經費由縣(市、區)財政局統管,財政劃撥時往往會大打折扣,使得鄉鎮文化站的文化活動經費十分短缺。據部分鄉鎮領導介紹,每年省里會給鄉鎮文化站撥5萬元的免費開放經費,縣級財政撥5萬元的活動經費,但每年鄉鎮文化站的文化活動經費需要20萬元以上。 農村公共文化供需錯位,未能充分利用文化設施 就開展農村文化活動而言,大部分農村居民對“送書下鄉”“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活動形式表示歡迎,但對“送”的內容并不滿意,他們認為這些書、戲、電影等的內容陳舊,注重說教且趣味性不強。某農家書屋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家書屋的閱讀主體為少年和兒童,約占50%;其次是專業戶和經營戶,約占26%;排在第三位的是公職人員,包括農村教師、退休人員、村干部等,約占17%。農家書屋一直將農業技術類書籍作為主打內容,沒有充分展現當地特色,這是其圖書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部分鄉鎮文化站活動形式單一,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如大部分農村居民會踴躍參加扭秧歌、跳廣場舞等活動,但對讀書征文類活動不感興趣。此外,個別鄉鎮文化站舉辦活動頻率低,群眾知曉率不高,活動效益發揮不明顯。 就場館建設而言,按照《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規定,鄉鎮黨委、政府負責文化站的日常管理,但目前鄉鎮政府多以經濟建設為主,對開展文化工作的積極性不高,致使文化站總體運行質量差,設施利用率低。尤其是農家書屋,真正能發揮作用的不到30%,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村“空心化”嚴重,青壯勞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為老人與小孩,而他們的讀書意愿不強;另一方面,農家書屋的“管”“養”成為大問題。從借閱登記的記錄來看,農家書屋的讀者相當少,覆蓋面也很窄。如何豐富農家書屋的圖書種類,經費來源在哪里,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文化專業人才青黃不接 長期以來,農村文化專業技術隊伍得不到充實,人員老齡化現象嚴重,同時,鄉鎮文化站雖已建成,但專業人員數量較少,整體學歷偏低,專業能力較弱等問題突出。此外,很多文化干部為兼職人員,往往忙于其他工作。比如,農家書屋管理員很多由村干部兼任,他們不僅對業務不夠熟練,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服務和管理;再加上沒有任何補助和報酬,致使他們對管理農家書屋的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很難保證農家書屋的正常開放。為鼓勵農村居民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繁榮鄉村文化,2019年底安徽省提出選拔并培育1萬名“村級文化帶頭人”,“村級文化帶頭人”的命名周期為3年,還會給予其一定的經濟扶持。此種做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專業人才短缺對農村文化建設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改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建議 強化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一直嚴重制約著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活動開展,盡管近年來資金投入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是杯水車薪。財政資金通常被用于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往往難以為繼,再加上鄉鎮財力不足,村里沒有文化專項資金,致使農村文化服務機構無法正常運作,設施利用率低,農村居民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滿意度不高。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扶貧規劃中;將文化服務農村、服務農村居民的效果作為干部考核晉升的重要指標;各級財政要提高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比例,把更多的資金投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 轉換供給機制,傾聽農民心聲 目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不論是由文化部門直接提供,還是通過政府采購服務的方式提供,通常都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統一操作,以便于管理和降低成本,但這往往只能滿足農民的共性需求。農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地區不同群體會因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有必要轉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村文化服務模式,傾聽農民心聲,了解他們的文化需求,激發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盤活農村文化資源,有效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 以農家書屋為例。如果農家書屋沒有持續地獲得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久而久之就會淪為擺設。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應認真研究農家書屋的運行機制,不能將農家書屋當作上級機關的“試驗田”,要使之成為能夠真正服務農村居民的基地;鼓勵社會各界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捐助,保證農家書屋圖書常換常新;給予管理人員適當的經濟補助,還可以考慮將農家書屋與茶館、娛樂場所等商業網點進行整合,使管理者得到間接的經濟補償。 加強隊伍建設,發展文化產業 相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山梃b師資招聘經驗,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將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招募到文化隊伍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破格招募有獨門絕活的民間藝人和文化能人,充分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夯實農村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藝術資源,大力扶持民間文藝團體,使其逐步發展壯大,通過股份制、合資等方式,培育有輻射力的民營文化企業;保護和挖掘本土文化資源,使其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稀缺的文化資源,如阜陽剪紙、界首彩陶、阜南柳編、潁上花鼓燈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得以開發,就是不可復制的財富和文化生產力;最后一定要選準當地的龍頭產業,形成規模經濟,不斷注入科技元素。 總之,農村發展離不開文化建設,發展經濟需要文化,提升生活品質更需要文化。因此,我們不僅要看到農村文化建設中取得的成績,更要正視當前農村文化服務供給方面存在的不足,本著一心為民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研究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供給,減少資源浪費,使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安徽省農村基層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現狀研究”(項目編號:AHSKY2020D2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