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藏品做“大”文章,讓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藏品“活起來”时间:2023-08-10 館藏是立館之本。以館藏為基礎開展深入細致的學術研究,舉辦相關的展覽,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F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從館藏出發”系列研究展中的“溯源——呂林藝術與教育文獻研究展”、2021年和2023年常設館藏作品展為研究背景,對川美文脈系列展覽進行專題研究,同時以公共教育、媒體傳播、藝術衍生品為載體的延伸性傳播為輔,討論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品利用的具體實踐。 以館藏體系的形成為基點 美術館是藝術的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美術館的收藏都會經歷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館藏體系是美術館各項工作得以開展的基點。在整理藏品的過程中,美術館館藏體系會日趨完善,美術館自身的定位、優勢、特色也會更加明確,這有利于提高藏品的質量。同時,美術館館藏體系的建立給美術館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有利于其推進相關學術研究,策劃各類專題館藏展覽,打造獨特的品牌。 依托四川美術學院教學教研的優質資源,兼具公共美術館和高校美術館特色的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成為普及文化藝術教育、提供高品質公共文化藝術服務的重要場所。2022年,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共開展56場公共教育活動,線上線下服務200余萬人次。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館藏肇始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收藏的作品主要是通過移交、調撥、捐贈、交流等形式獲得的。近年來,伴隨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事業步入了發展快、成果多的黃金時代,收藏工作獲得政策傾斜的支持。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成立收藏委員會,在全國同類美術館中率先制定《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管理辦法》,這對全國高校美術館的收藏管理工作起到了標桿與示范作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已有萬余件藏品,類別齊全,藝術形式豐富,特色收藏幾乎囊括了四川美術學院建校以來歷代有影響力的師生經典作品。目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收藏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川美學緣史圖像的敘事基礎。 以“館藏文脈系列”展覽為亮點 展覽是美術館展示藏品、推廣學術成果的基本方式,也是高校美術館參與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王璜生先生提出要建立學術型美術館,并使其充分發揮知識生產的作用。因此,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堅持從館藏出發,立足于學術,通過展覽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自2020年開啟“從館藏出發”系列專題研究展,以藏品為基礎,從老先生個展和館藏作品展兩個視角展開策劃。下文將以筆者參與過的“溯源——呂林藝術與教育文獻研究展”、2021年和2023年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為例,展開具體分析。 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自主策劃,是最具代表性與學術性的品牌性展覽之一。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旨在梳理自四川美術學院建校以來,對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有杰出貢獻的老一輩教師和校友的創作歷程。這不僅有利于用圖像記錄和梳理校史的發展脈絡,也有利于對老一輩藝術家作品及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搶救性保護!八菰础獏瘟炙囆g與教育文獻研究展”是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梳理研究學院學統的重要專題項目,展覽工作組歷時兩年,查閱整理資料檔案數千份,目的是盡力讓展覽能夠還原出真實而立體的呂林,在一定程度呈現出四川美術學院前身之一——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光輝的歷史。該展覽用兩個板塊展示了呂林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求學情況,以及其成為教師后為西南人民藝術學院教學制度、課程設置、教材編寫作出的貢獻。策展團隊把呂林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求學經歷放在首要板塊,讓更多受眾了解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美術教育理念。呂林把解放區光榮的革命文藝火炬傳遞到西南甚至全中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工作者、教育者,這是展覽主題“溯源”的意義。 文脈系列館藏作品展是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精心打造的展覽!皶r代質感——2021年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是對美術館學術品牌“從館藏出發”項目的持續推進,展覽主要以20世紀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藏品為主線,將作品與文獻結合,以點帶面勾勒學院學科發展的脈絡,呈現四川美術學院創作與時代的關聯。以時代的文化與藝術精神為參照,對藏品進行整理、研究與展示,既是一種接續傳統、回顧歷史的方式,也體現了一種與時代并進、締造當代文化圖景的期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系列作品展,結合中國當代藝術史的衍變,飽含歷史溫度與學術厚度,是為學術敘事開展的一次富有上下文關聯的努力實踐。 “文脈傳薪——2023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是對美術館學術品牌“從館藏出發”項目的推進,展覽主要將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的20世紀以來四川美術學院歷代師生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藏品按照歷史階段進行板塊劃分,將作品與文獻相結合,以點帶面勾勒學院學科發展乃至社會變遷的脈絡,對作品背后的文化價值進行提煉,力圖更好地呈現其與時代的關聯。該展覽分為歷史的印跡、偉大的歷程、新時代話語三個板塊。其中,歷史的印跡(1938—1949),以發揮藝術育人作用的作品為主;偉大的歷程(1949—1978),以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品為主;新時代話語(1978—2023),以謳歌新時代的作品為主。策展團隊通過對校史的反復研究,選出具有辨識度和代表性的藏品,并根據線性邏輯對藏品進行整合。從美術史的角度出發,該展覽具有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補充,也是對“被隱藏的美術史”的進一步展示。 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與館藏作品展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聚焦點在作者、作品以及作品所代表的某種教學方法上,強調作者對所屬時代的教育和文化發展作出的貢獻,是對藝術文化的微觀解讀。館藏作品展是將跨時代、跨類別的藝術家聚集在一起,使他們各自的藝術創作及背后隱藏的文化思想在美術館這一場域進行交流碰撞,是藝術文化在宏觀層面的發展。 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是館藏作品展的組成部分,館藏作品展也需要以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作為支撐,同時館藏作品展還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歷史性和敘事性。因此,文脈系列老先生個展與館藏作品展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 以多元形式為載體的展示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在藏與展互動的基礎上,堅持以受眾為主體,并為其提供更多與藝術作品進行交流的途徑,以實現藏品的展示與利用。其中,公共教育、媒體宣傳、藝術衍生品都是在展覽基礎上對藏品進行展示與利用的方式。 公共教育是傳播藝術、展示藏品、利用藏品的重要方式。它是集藝術性、公益性、互動性于一體的體驗式教育,可以豐富藝術教育形式,幫助受眾深入了解藏品。 高校美術館和一般美術館之間具有共性。作為高校和美術館的產物,高校美術館既要為高校開展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提供服務,也要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為人們提供藝術欣賞、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服務。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具有“對外開放”和“對內教學”的雙重特質,這為其展示藏品、開展公共教育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打破了博物館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讓藏品“活”了起來。從空間上來看,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藏品通過館校合作走進重慶南開兩江中學、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南開上橋小學、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等學校的課堂,走進中小學師生的生活。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在空間上的拓展直接突破了物質束縛,讓藏品與師生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互動,這不失為高校反哺社會、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式。從時間上來看,每場展覽都有明確的日期,即便是常設展,其觀賞時間也有限制。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打破時間限制,讓藏品走進課堂,走進企業活動現場。 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可以讓藏品展示不再受時間或空間的限制,進而更好地實現對藏品的展示與利用。隨著美術館空間的迅速擴展,美術館與其周邊社區之間產生了廣泛的聯系,擴大了其活動和影響的空間范圍,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受到廣泛關注。因此,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更好地實現自身的育人功能。 高校美術館自媒體是對藏品進行展示與利用的現代化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自媒體,既是官方的發聲渠道,又是相對獨立的媒體平臺。高校美術館自媒體有第一手信息資料來源,能夠及時、高效地發布藏品信息、學術講座、公教活動、策展人訪談等內容,是讓藏品“活”起來最便捷的方式。高校美術館自媒體不受限于館方,可以對某件藏品或某個展覽進行藝術批評,實現對藝術的深度解讀。 如今,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積極推動美術館多媒體建設和數字化傳播,建立了官方網站,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官方賬號。 例如,“5·18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強調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在社會文化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立足于該主題,開展“館長帶你云游看展”學術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聆聽藝術家們帶來的美育課。 綜上可知,自媒體有利于推動藝術傳播,將館藏作品與學術研究成果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同時,依托自媒體傳播的優勢,館藏作品可以在時間與空間上實現無限延伸,讓社會大眾由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傳播者,真正實現展示藏品、傳承文化、延續經典的目的。 藝術衍生品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和實用性,主要面向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群體,其是對藝術作品的再創作,是從原創藝術作品中派生出來的,源于藝術原作又區別于原作。當大眾以為藝術離自己很遠的時候,藝術卻以衍生品的形式進入了大眾的生活。藝術衍生品突破了原作的局限,或向玩具公仔,或向限量復制,或向生活物品等領域靠近,嘗試走進大眾生活領域。 近年來,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以展覽為背景,結合館內藏品開發藝術衍生品,具體表現為將藏品縮小或復制在相應的日常用品上。美術館開發藝術衍生品是對藏品內涵的深層次挖掘,有利于展現藏品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們的藝術審美能力。 館藏是美術館的基礎。公共教育、媒體宣傳、藝術衍生品都是對藏品進行展示與利用的方式。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具有“對外開放”和“對內教學”的雙重特性,為藏與展的互動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新思想、新觀念、新藝術、新知識的傳播提供了平臺。藏與展的互動實踐也讓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更好地發揮了社會美育功能。藏與展相互結合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創造了發展空間,有利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藏品“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