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傳承與運用时间:2023-08-10 首先研究鄉賢文化對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社會治理和鄉村經濟發展的助力作用,其次探討鄉賢文化的傳承和運用中存在的鄉賢人才缺失、質量不優,鄉賢文化的作用機制不夠成熟和鄉賢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的問題,最后探索鄉賢文化傳承與運用的優化路徑:梳理新舊鄉賢,挖掘鄉愁資源;搭建組織平臺,凝聚鄉賢力量;講好鄉賢故事,打響鄉賢文化品牌。 鄉村振興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復雜議題,其中的文化元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為深沉的精神追求!耙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彼,中國鄉村振興任務的完成必須要以中國鄉村文化的蓬勃發展為重要保障。 鄉賢文化是指不同地域在歷史名賢影響下形成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念等,它蘊含著見賢思齊和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凝結著古人治理鄉村的智慧與經驗,是存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形態。因此,傳承和創新鄉賢文化,不論是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還是對鄉村治理而言,都至關重要。 鄉賢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 鄉賢文化在鄉村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鄉村振興有著助力作用。 鄉賢文化是鄉村文化意識形態的指導支柱 目前,隨著農村人口逐步向城市流動,鄉村文化所蘊含的鄉土價值也逐漸消散,導致鄉村的文化振興由于找不到意識形態的指導支柱而難以實施。鄉賢文化是優秀農耕文化的代表,融合了人們的鄉愁和鄉情。尤其是一些鄉賢世家大族的家風、家訓、家教,更是鄉村文化的精髓和珍貴的鄉土文化資源,蘊含著很高的精神價值和鄉土價值。鄉賢文化是鄉村文化意識形態的指導支柱,是鄉村的軟實力,因此,傳承與弘揚鄉賢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鄉土價值的缺失,推進鄉村振興。 鄉賢文化是鄉村社會治理的穩定劑 傳統村落中的家訓和村規等都是由本地的鄉賢共同設計并帶頭遵守的,內容主要包含修身養性、涵養道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等,權威性強,認可度高。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鄉賢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交融發展,成為新鄉賢文化,后者更富有新時代的特征。新鄉賢不僅積極參與家鄉建設、扶貧濟困,還為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理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因此,前有古鄉賢為榜樣,今有新鄉賢帶動,能夠促進鄉村移風易俗,聚集道德能量,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發展,打造更加健康的鄉村文化生態和治理體系。 鄉賢文化是鄉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鄉賢文化的建設能夠吸引本來在外地發展的鄉賢返鄉發展,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的活力;鄉賢文化的建設會對村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逐漸內化為他們的品格,使他們自發遵守秩序,為鄉村產業發展打造穩定的環境。此外,“鄉賢”還是一張優質地方名片,可以提高當地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把“鄉賢文化”塑造成品牌,可以增加當地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助推鄉村經濟發展。 鄉賢文化傳承與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鄉賢文化在農村中的運用已頗有成效,但當前農村發展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鄉賢文化的傳承和運用仍存在諸多問題。 鄉賢人才缺失,質量不優 伴隨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許多社會資源向城市聚集,而城市自身具備的各種優勢也導致新鄉賢不斷外流,集中體現為鄉村干部外流以及鄉土人才流失等,其中,鄉土人才流失所占的比例較大。鄉村地區鄉賢的減少使得參與鄉村現代化治理的精英群體隨之不斷減少。此外,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經濟富足的“成功人士”更容易受到大眾的推崇,于是,“富鄉賢”多,而“文鄉賢”和“德鄉賢”少,導致鄉賢整體質量不優。 鄉賢文化的作用機制不夠成熟 目前,鄉賢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鄉賢主要通過捐款捐物、介紹項目等方式助力家鄉發展,而在道德引領、社會治理、鄉風建設等方面幾乎沒有發揮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鄉賢組織起步晚、發展慢,平臺搭建不完善,幾乎沒有專門的鄉賢組織。這導致鄉賢文化未得到系統性的挖掘、收集、整理、概括、總結和運用。 鄉賢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目前,鄉賢文化屬于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由于許多地方政府仍局限于傳統的發展觀念,著重抓經濟建設,沒有認識到打造鄉賢文化“崇賢向賢”環境的重要性,加之受到農村專業人才缺乏的現實制約,鄉賢文化的傳播仍停留在傳統媒體傳播層面,以文化廣場展覽、發傳單等方式進行傳播,傳播范圍小,受眾面窄;即使一些鄉鎮建構了網站信息專欄,但信息發布周期長,更新速度慢,宣傳方式陳舊,內容不夠新穎,未能營造出濃厚的鄉賢文化氛圍,鄉賢文化的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賢文化傳承與運用的優化路徑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賢文化傳承與運用的路徑優化,應當構建更加完整的系統方案,統籌規劃。 梳理古今鄉賢,挖掘鄉愁資源 在傳承和應用鄉賢文化之前,首先應當調查地方的文化資源存量,摸清當地有哪些類型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目前處于怎樣的狀態。這是保護、傳承和運用鄉賢文化的前提條件。 1.梳理新舊鄉賢,建立鄉賢信息庫 鄉賢主體資源的統計,包括歷史上的“古鄉賢”和當今的“新鄉賢”!肮培l賢”是歷史上的名人,其因歷史人物的身份而具有旅游價值,而且能鞏固鏈接“新鄉賢”!肮拧薄靶隆编l賢所體現出來的鄉賢精神能夠在新時代的鄉村中進行對接,實現時空的統一,并在鄉賢文化建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編制有關當地“古鄉賢”的統計數據時,要做到盡可能詳細,可以通過查找相關歷史文獻和深入民間調查訪問等方式進行查實和統計,做好詳細的記錄。在統計和梳理的同時,還需要總結其文化價值。 新鄉賢的類型較多,因此要組織村支部等建立適應當前發展趨勢的新鄉賢目錄。新鄉賢是指原籍和戶籍在當地,并在當地長期開展創業和投資活動等,具有良好品格、聲譽、影響力、能力,支持家鄉建設,熱心公益,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各類智者?梢砸罁l賢人才的職業規劃和工作特點等,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鄉賢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并及時更新數據。 2.挖掘鄉愁資源,強化地方認同 鄉賢文化資源不僅包括新舊鄉賢本身,還包含他們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即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它們都是鄉土文化的載體,是離家游子思念家鄉時心的方向,是鄉愁的核心內容。鄉愁文化資源有著巨大的價值,它可以激發集體意識,增強當地人民的凝聚力。 在統計鄉愁文化資源時,既要涵蓋物質資源,也要包括精神資源。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古代鄉賢的故居和文物;精神資源因其傳承性,既體現在古鄉賢身上,也體現在新鄉賢身上,包括社會風俗習慣、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等,這些都屬于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鄉愁資源做好統計之后,還要總結其文化價值,進行價值評估,為發展相關產業提供參考。 3.保護物質文化遺產 鄉村的祠堂和故居等都屬于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保護起來。但怎樣進行保護呢?阮儀三教授說,真正的保護是恢復建筑的活力。也就是說,要遵循生活化原則,讓建筑“活”起來。只具有觀賞價值或紀念價值而沒有使用價值的建筑,終將會因遠離人們的生活而難逃“廢棄”的命運。盡管時過境遷,建筑已經不能像從前那樣使用,亦不具備當年的價值,可是在當今時代,仍要賦予它一定的用途,而不是使其成為照片或文物擺在櫥窗里。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在不破壞建筑原貌或盡可能還原其原貌的前提下開發其新功能,讓其重新煥發生命力。比如,可以將其改造成鄉賢文化館,把一些與鄉賢文化有關的文獻資料、照片、文物等陳列在里面,讓人們通過觀賞和閱讀,接受鄉賢文化的熏陶;也可以讓新鄉賢在其中開展關于鄉賢先進事跡的宣講或組織鄉賢文化沙龍。這樣的方式既能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又能使“古鄉賢”和“新鄉賢”產生精神碰撞,從而營造濃厚的鄉賢文化氛圍。 搭建組織平臺,凝聚鄉賢力量 1.聯合鄉賢力量,加強組織建設 依據“有人員、有經費、有機構、有場所以及有制度”五項標準,建立規范的鄉賢組織,建立鄉賢工作站和鄉賢家園。村(社區)一級可以利用祠堂、村委會等場所打造鄉賢之家,促進鄉賢力量的集結。同時,建立“鄉賢家園”微信公眾號(網上鄉賢之家),搭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絡聯動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主動聯系在外地的鄉賢,定期對一些重點代表開展走訪活動,與其進行交流、互動。針對不在當地居住的鄉賢,應在清明節、春節、中秋節等重要的節假日鄉賢回鄉之際,召開鄉賢座談會等,在會上進一步宣傳介紹家鄉政策和環境;利用網絡上的“鄉賢之家”、QQ群、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對家鄉進行宣傳,加固家鄉與鄉賢之間的紐帶,激發鄉賢助力家鄉建設發展的熱情。 2.凝聚“新鄉賢”智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 實施“‘新鄉賢’助村”計劃,吸引具有知識、專長和創業經驗的地方精英和人才到全市各級人大、政協和基層組織中去,充分發揮“新鄉賢”建言獻策的作用。探索建立“村兩委”+“新鄉賢”的鄉村治理議事制度,積極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鼓勵鄉賢積極參與到村(居)委會的選舉當中,同時讓“新鄉賢”積極參與到基層黨建中。 3.實施“新鄉賢”激勵計劃,建立健全“新鄉賢”引育和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回引人才創業機制,引導“新鄉賢”發揮“技能人才培養計劃”“農村特殊專業人才”等創業培訓項目的優勢作用,推進鄉村振興。在“新鄉賢”之間,實施企業家反哺、退休干部返鄉、退役軍人二次建功等“回歸計劃”,吸引“新鄉賢”回鄉工作,在家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有針對性地推出返鄉創業人才優惠政策,讓鄉賢“回得來,留得住”,對鄉賢進行名譽授銜,組織評選出“鄉賢致富帶頭人”“模范鄉賢”“愛心鄉賢”等,對作出積極貢獻的鄉賢和鄉賢組織給予表彰獎勵,讓鄉賢感受到家鄉的誠意和溫暖,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去。 講好鄉賢故事,打造鄉賢文化品牌 1.創新鄉賢文化宣傳載體,講好鄉賢故事 地方政府應積極探索鄉賢文化宣傳的載體和形式,增強鄉賢文化的宣傳效果。在廣大農村地區,可以利用祠堂、文化禮堂、宣傳欄(走廊、窗口)等,建設鄉賢廳、鄉賢站、鄉賢廊、鄉賢墻、鄉賢榜、鄉賢窗等,展示鄉賢的美德和事跡,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通過修祠堂、修家譜、祭祖等活動,表達崇德尚賢的精神,融入民俗、禮俗等傳統文化元素。在城市地區,可以將鄉賢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筑和文化景觀(如碑刻、雕塑等)中,或以當地鄉賢命名城市道路和橋梁,還可以通過歌劇、電影、電視劇、音樂、舞蹈和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宣傳當地鄉賢的事跡?傊,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鄉賢文化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各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鄉賢故事,增強鄉賢文化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加強普及鄉賢文化,營造“人人爭當鄉賢,大賢帶動小賢”的濃厚氛圍,使人們認識鄉賢,學習鄉賢,贊美鄉賢,向鄉賢看齊。 2.打造鄉賢文化品牌,強化文化認同 要堅持拓寬鄉賢文化宣傳渠道,促進宣傳方式多樣化發展,讓“尊鄉賢、愛鄉賢、重鄉賢”在鄉村大地上蔚然成風,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構建起因地制宜的特色鄉賢文化,不僅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鮮明體現,還可以在鄉賢文化中融入現代元素,激活其內在活力,從而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提高人民群眾對鄉賢文化的認同感。首先,推出“鄉賢文化+”相關品牌,著力將生態發展、旅游業發展與其聯系起來,發揮鄉賢文化品牌的最大效用,這也是鄉賢文化在發展中熱度高漲的關鍵點。其次,以鄉賢文化助推鄉村振興。在扶貧工作中,發揮鄉賢組織的力量,成立鄉賢扶貧組,設立鄉賢救助基金,通過鄉賢扶貧團體的建設以及相關措施的跟進,建立成體系的幫扶模式,走出鄉村振興的新道路,在此基礎上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名片。最后,搭上互聯網直播“順風車”,開啟助農鄉村振興新路徑。通過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平臺推銷當地農產品,講述產品的相關故事,讓“互聯網+”激活鄉村經濟。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渠道推廣相關的活動,進一步提升鄉村知名度,多維度推進鄉村振興。 綜上所述,鄉賢文化是一種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寶貴文化資源,同時又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巨大能量!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村文化骨干,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后代記得住鄉愁”。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城鄉差距仍然很大,甚至還在不斷擴大,傳承和重建鄉賢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不僅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體現,也是培育文明鄉風、陶冶政風民風、弘揚家國情懷的有效途徑,是推進鄉村振興工程的有效突破口。 2020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自籌項目“廣西少數民族文學‘魅文化’及民族精神研究”(項目編號20FZW009)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