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下中原社火文化的傳播與普及之路时间:2023-08-15 社火文化是從民間大眾中走出來并傳承至今的民間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民眾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中原社火文化是河南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民間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口流動性的加強,社火文化面臨著新的挑戰,其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社火文化概述 社火文化的淵源 在我國,從南方到北方,從東部到西部,各地都存在不同類型的社火民間習俗。關于社火的來源,顧名思義,它是古代人們祭祀社神(土地神)和火神的民間文化活動。首先,關于祭社文化。社是土地神,《說文解字》中有“社,地主也。從示土”。從造字法來看,社是由示和土組成的,是指對土地進行祭祀。遠古時期,人們在對神靈進行祭祀時,除了要進行祝詞禱告、奉獻祭品外,還要舉行敬神的大規模舞蹈表演,F在,人們所理解的社火文化大多是祭社活動傳承下來的內容。其次,從祭祀火神的活動角度解釋社火文化的來源。史料顯示,祭火活動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祭祀活動之一,隨著人類使用火、保護火,人們對火的認識也不斷增加,逐漸產生了對火的崇拜,開始進行祭火活動和火祭活動。慢慢地,這種對火神的祭祀在民間演變為社火表演中的“打梨花”和具有娛樂性質的燈節。社火文化是由社火表演逐步衍生出來的文化,社火表演不單單是各種節目故事的展示,其中往往蘊含著一種人們所尊崇的社會價值觀,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社火文化的表現形式 發展到今天,社火表演更多地成為一種歷史遺留,以民間的娛樂表演形式為依托,成為一種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新民俗。社火表演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接納、吸收社祭活動和其他祭祀活動中的樂舞部分的基礎上,將一些雜耍、武術等老百姓喜歡的內容融入其中,逐漸形成了現在這種獨特的表演樣式。比如,太平鼓、腰鼓和舞龍是社火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舞具,此外,原本在求雨時表演的羽舞逐漸變成今天的扇子舞,與羽經常在一起使用的龠則演變成棍子舞,這些舞具在社火表演中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社火表演演變至今,在中原地區主要保留了以下形式:舞龍、舞獅、扇子舞、棍子舞、腰鼓舞、扭秧歌、高蹺、耍大頭、抬芯子、劃旱船、背閣、抬閣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變化,社火表演中以前由手工制作的演出服和道具被工廠量產的產品所取代,高難度的雜耍項目被新潮的歌舞節目所替換,花燈蠟燭被節能燈泡所代替…… 新時代背景下中原社火文化的發展現狀 中原社火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已經日趨沒落。根據筆者查閱的資料和電話調查的結果,在豫南和豫西地區,社火表演已基本消失,只有個別地方(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留存有小范圍的表演。目前,社火文化在豫北(湯陰縣的“跑帷子”社火等)和豫東地區(靈寶的“罵社火”等)保留得比較完整。中原社火文化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地區得到傳承,是因為這些地區的社火文化表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 這些地區對社火文化有著極高的包容度 中原社火文化表演形式包含了南北方許多地方的特色。原本社火文化在我國呈現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北龍南獅,即北方民間社火祭祀表演以舞龍為主,南方以舞獅為主。但是,中原地區舞龍與舞獅兩者皆有,這兩種祭祀表演形式在中原大地上得到了完美融合。中原社火表演的另一種傳統表演形式“劃旱船”也是一個“舶來品”,但是它卻在中原大地上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在今天的豫北地區依舊是保留的表演節目,深受百姓認可。 這些地區的社火文化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 中原社火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表演內容豐富多彩,很多社火的表演都與當地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風俗習慣有關,展現出了濃厚的地方特色,獲得了當地人的一致認可,因此流傳至今。比如,河南省西部三門峽地區靈寶市東常村、西常村的“罵社火”,其特別之處不僅在于它的表現形式是“罵”人,讓人乍一聽來不可理解,更在于它所體現了當地淳厚的民風和崇高的道德水準。它的儀式規則是“興罵不興當場還”和“越罵越高興”,這看似有悖常理的規則,恰恰是當地百姓眼中自己的道德水準高于鄰近村落的體現,這也就成了“罵社火”得以傳承至今的秘密武器。靈寶的“罵社火”之所以能傳承至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表現形式緊跟時代潮流,其罵詞會根據村里和社會上的實際情況每年更新,因此廣受人民群眾喜愛。比如下面這則罵詞。 “抬頭往西看一眼,紅文開個大藥店,紅文藥是真真好,大病小病治不了! “西常有個集貿城,有那一段路不行。抬腳一走顫又顫,不小心把泥埋腳面! 罵詞把村子里的藥店、集貿城、路況等都編了進去,語言生動詼諧,能夠讓人們在歡聲笑語中了解了村子的新變化,從而體現出一種親切感,容易受到人們的認同。 再比如,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的“跑帷子”社火表現形式是由古代戰爭衍生出來的。它起源于春秋時期,在秦漢時期基本成型,于宋元明清各代發展成熟并被延續至今,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芭茚∽印鄙缁饌鞒兄两,經歷了許多演變,由原來的馬車和人力結合表演,變成了現在的人力托舉高稈進行表演,其場面之宏大、規模之壯觀,是其他表演形式所不能比擬的!芭茚∽印钡靡詡鞒械闹匾蚓褪撬炎约旱谋硌菪问胶蜁r間進行了調整,“跑帷子”和當地旅游業結對子,轉變成了一種帶有商業性質的演出,每逢重大節日慶典,表演隊都會受邀去進行表演。這就為它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值得學習。 中原社火文化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 文化是以人為載體進行傳承的,中原社火文化也不例外。中原地區人口密集,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總數達9872萬,這是中原社火文化得以傳承的根基。春節回家過年是中原人歷來的傳統,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結伴觀看社火表演更是大家普遍喜愛的一種娛樂形式。人們喜歡用社火表演這種喜慶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因此,中原社火文化的群眾基礎特別扎實,老百姓都喜歡參與、觀看社火表演。 新時代中原社火文化的制約因素分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原社火表演的時間、表演的形式、參演人員的年齡和性別,以及籌辦社火表演的組織方式和資金來源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原社火文化傳承至今,已日趨式微。 民間信仰力量的驅動因素減弱 過去,社火表演往往是由村民依據習俗自發組織,其籌辦機構被稱為“三官社”(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早期的社火表演就是靠老百姓對神靈的信仰驅動的,老百姓通過為“三官”表演節目,獲得“三官”的庇護,祈求“三官”護佑自己和家人多壽多福、平安喜樂、事事順心。以前人們的娛樂形式較少,對神靈的信奉真摯,因此春節期間的社火表演,能夠獲得人們的普遍贊同和支持,可以說是老少參與,人財物應有盡有。這就使得當時的社火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比較常見的舞龍舞獅、劃旱船、踩高蹺、背閣、抬閣等,更有晚上獨特的“打梨花”(一種用特制的容器把鐵水打到天上墜落下來像梨花一樣絢爛美麗的類似煙火的表演)等,最多的時候,社火的表演形式可以達到幾十種。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神靈的信仰逐漸弱化,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三官社”之稱雖還在某些地方存在,但各地的社火表演籌辦組織已大多變為由村委會牽頭組建。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促使許多年輕人進入城市,去從事專業的生產活動,他們信奉“多勞多得”,不再依靠神靈的庇佑,因此他們不再積極參與村里的社火表演。當前,社火節目表演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由鄉鎮、村委會或單位出面組織,人們把它作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去做;二是出現了社火表演節目的個體“團長”,由“團長”出錢出力組織人員進行表演。 市場逐利因素的驅動影響增強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市場經濟深入人心,人們做事都要求有“報酬”,要求“多勞多得”。而一支社火隊的維系不僅需要人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置辦道具、服裝等)。以前受信仰驅動力的影響,人們愿意為社火表演買單,人財物都不匱乏,社火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傳承;但是發展到現在,表演人才(有些表演需要人們投入大量時間去練習才可以順利完成)的短缺和資金的籌集已經成為社火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在市場逐利因素的影響下,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都外出務工以提高生活水平,村子里剩下的都是婦女、老人和孩童。只有過年的時候,青壯年們才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村子里組織的社火表演活動。這就是社火表演人才短缺的現實原因。因此,解決社火表演的資金籌集(表演人才的培養可以靠資金去解決)問題是當前制約社火文化傳播與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場逐利因素理論表明,資金會去追逐有利潤的產業。那么能否讓社火文化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配套的公共管理設施有待加強 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提高,社火文化在此背景下有了發展的土壤。以現在還保留有社火表演的鶴壁市?h、安陽市湯陰縣為例,筆者發現在人們觀看社火表演期間,主要存在下面相關配套服務問題亟待解決:第一,停車場車位不足,來觀看表演的人停車難,亂停亂放問題嚴重;第二,公共廁所配置有限,使得游客體驗感較差;第三,游客扎堆現象嚴重,容易引發安全事故,需要進行合理的分流。 新時代背景下中原社火文化傳播和普及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社火文化傳承的基礎逐漸消失,面臨著無人繼承、資金缺乏、受眾減少等困境,其慢慢變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難以再現昔日的紅火。針對當前社火文化傳播與普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擬從以下方面談談對中原社火文化未來發展的看法。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社火文化的基礎上,拋棄社火文化表演中的糟粕成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堅定人們的信仰,使傳統社火文化能夠滿足當代人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具體措施如下。首先,揚棄傳統社火文化中不合時宜的東西,比如一些封建迷信的內容。其次,通過社火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當前的時代楷模類人物故事加入社火表演中,弘揚社會主旋律。再次,緊密結合社會新風尚,將社火表演中的故事與當前國家的形勢相結合,做到年年有新意。 以市場為主導,提升政府服務意識,為社火發展提供 有利條件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火文化的傳播與普及不能一味依靠政府,因此,政府要轉變態度,通過市場機制的運行,為社火表演做好服務,讓市場驅動因素運行得更為順暢。比如,社火表演形式可以吸收當前大型娛樂項目的有益經驗,創新社火文化的傳承和表現方式,把社火表演轉變成商業演出。具體如下。首先,結合古城景點傳承社火文化。社火文化表演通常會在春節后的一段時間內舉行,持續時間短,而參與的人、物等則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導致維持成本較高。我們可以結合古城景點和社火,將社火文化中的項目開發設計成古城景點的娛樂項目,這樣有利于保留人才,取得收益,靠社火文化本身的價值來維持社火文化的發展。湯陰縣“跑帷子”社火的傳承和發展就得益于此。其次,豐富社火文化的表演形式。當前,社火文化以街頭行進表演為主,形式比較古板單一。未來可以通過每個表演樣式固定場地演出、展板介紹、視頻宣傳、互動表演等來豐富社火文化的表現形式,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多的途徑了解和欣賞社火文化。最后,社火表演還可以在時間上拓寬維度,不再拘泥于春節這個時間節點,可以在大的節假日、慶典日或者固定的時間段和地點進行表演,這樣可以對喜歡觀看社火表演的人們進行合理分流,降低人群聚集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等功能,加強管理,加大支持力度。首先,合理規劃社火表演區域各個街道的功能,對社火表演節目進行分類、分區,以實現對觀看社火人群的分流。其次,增加配套公共設施。第一,在社火表演時間段增設流動公廁,方便人們使用。第二,開放一些單位的停車場讓觀演的人們停車。第三,設置醒目的指示標識,引導人們去想去的地方。再次,表演區域5公里處開展的“綜合治理”。為解決人群扎堆問題,可以提前進行區域布局分工,進行不同的區域規劃,如餐飲區域、購物區域、游玩區域、表演區域,以實現對游客的合理分流,緩解人群扎堆問題。最后,政府要加大對社火表演的扶持力度,不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更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統籌協調上的支持。 綜上所述,中原社火文化是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象表現形式,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播與普及,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崛起,有利于中原文化產業的振興。我們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去參與中原社火文化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政府的統籌協調與引導,都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古老的中原社火文化,能夠在政府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開出新時代文明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