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濟寧市看傳承和創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養老”时间:2023-08-17 “文化養老”是一種能體現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它是在老年人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核心,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促進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依,F以濟寧市為例,分析“文化養老”的現狀,并提出相關對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于2021年5月11日公布,60歲及以上人口約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約19064萬人,占13.50%[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中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表明該國家或地區進入輕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則為中度老齡化社會。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8.7%,意味著我國已經十分接近中度老齡化社會。2021年5月21日,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山東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兩成,這表明山東省人口老齡化現象突出。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加,養老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從最初追求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轉變為追求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養老”已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特別是現代社會,許多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知識技能強,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也對“文化養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拔幕B老”作為一種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能夠有效促進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濟寧市老年人口現狀 根據濟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統計[3],濟寧市現有60歲及以上人口約163萬,占19.5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約121萬,占14.42%。嚴重的老齡化、高齡化形勢給濟寧市帶來了嚴峻挑戰,對于濟寧市而言,如何解決這一龐大老年群體的養老難題,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濟寧市“文化養老”現狀 濟寧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因此,濟寧市將儒家文化融入養老體系,注重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愛,不斷探索“文化養老”的新業態、新模式,將養老服務與文化、旅游、科技、生態等產業融合發展,在積極應對中國老齡化和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現實問題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近年來,濟寧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社會文化養老設施。開設老年大學,在全市100個養老機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創新推出養老機構“國學書屋”建設,為其配備書架、儒家文化系列圖書和文化產品[4];引導社會各養老機構以“儒鄉圣地,孝養濟寧”養老服務品牌為主線,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養老主題,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文化產品,用心做好養老服務;更新家庭文化養老理念,積極發揮中華傳統文化優勢,通過家風家訓、民風民俗等促進家庭成員履行養老責任,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融合到養老事業當中[5]。目前,已有14個單位被列為濟寧敬老文化教育基地。 但在積極推進“文化養老”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第一,政府投入不足。很多“文化養老”服務機構存在經費匱乏,“文化養老”設施陳舊,服務項目內容單一,普及程度不夠,吸引力不強等問題;第二,宣傳引導不到位。人們的“文化養老”意識薄弱,對“文化養老”的概念模糊不清,社區、家庭甚至個人由于多種原因顧慮重重,不能有效地參與“文化養老”活動;第三,市場參與度不高。面對巨大的養老壓力,僅憑政府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養老”需求,而市場作為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參與主體,對緩解政府“文化養老”壓力的作用甚微;第四,老年人服務專業人才匱乏。由于養老服務機構參差不齊,服務人員整體素質有高有低,真正了解老年人需求的人才缺乏,而且還缺少有效的統一指導,從而導致養老服務機構無法有針對性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開展各類活動。濟寧市“文化養老”面臨的現實問題使老年群體無法獲得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阻礙了“文化養老”事業的發展。 “文化養老”對策及路徑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事業已經提上了日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都出臺了許多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文件,政策體系也在逐步完善。針對濟寧市養老事業現狀,筆者總結歸納了以下幾點舉措,以供借鑒和參考。 加大財政投入,優化資源配置 1.加大對老年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 國家高度重視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財政投入政策,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建立健全老年教育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教育事業,采取養教結合的措施,支持各類院校和機構舉辦老年大學(學校),加快組建老年教育教學和管理隊伍,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 2.注重發揮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作用 目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約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做好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另外,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大力支持各類高等院校服務地方、服務社會。高校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文化環境,還擁有高素質師資隊伍,可以定期舉辦文化公益講座或書畫類培訓,邀請感興趣的老年人參與其中。這些舉措與公益性群眾文化單位服務相互補充,可以有效提升服務效能,擴大活動中老年群體的覆蓋面。 3.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體系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國家、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為開展“文化養老”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受眾覆蓋面更加廣泛。在老年大學和鄉村社區蓬勃發展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文化、教育、體育服務內容和資源。老年大學可以與文化館、圖書館進行合作,有利于實現文化惠民,可以有效解決基層文化活動少、組織難的問題。例如,可以與鄉村農家書屋進行合作,為鄉村的老年人提供借閱服務和閱覽場所,幫助老年人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 4.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 第一,在養老院、社區對“文化養老”人員進行再培訓,使其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第二,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在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開設“文化養老”相關專業,積極鼓勵青年報考;第三,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加大投資補助,吸引專業人才加入“文化養老”行業。 做好心理關懷,提高老年群體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一方面,政府應重視老年群體的精神健康需求,組織醫生和志愿者定期深入街道、鄉村、社區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心理關懷和精神關愛,讓老年群體感受到溫情、關愛和尊重。同時,對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開展專項培訓,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精神關愛和心理支持作用,讓老年群體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另一方面,增強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參與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例如,通過建立養老服務質量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等方式,形成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 因地制宜,發展本土文化項目 1.突出濟寧本土文化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痹谕七M“文化養老”工作中,應充分挖掘濟寧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如儒家文化、大運河文化、佛教文化、水滸文化、孝文化等,為老年人提供相關的文化養老資源,使其開闊視野,充分了解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如濟寧市魚臺縣立足于地域特色,以傳承與弘揚孝賢傳統文化為基礎,以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為目的,不斷深化孝賢文化研究,充分利用深厚的孝賢文化資源,成立閔子騫、宓子賤、樊子遲等孝賢文化研究會,深入挖掘古跡遺址、民俗風情、歷史傳說、名人名篇等孝賢資源,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大力倡導敬老助老新風尚。將地域文化中的人文景觀、風俗民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融入“文化養老”工作中,在推進“文化養老”工作的同時,提升當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進一步傳承與弘揚濟寧優秀傳統文化。如農村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非遺傳承人利用閑置房屋,結合當地鄉土文化,開展非遺工作坊,既激發了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實現了“老有所為”,也使非遺得到保護與傳承,體現出老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精神風貌。 2.創新文化活動載體 濟寧本地有著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傳承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傳承柳子戲、山東大鼓、花鼓戲、山東琴書、石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弘揚儒家文化為載體,利用濟寧地理優勢,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此外,利用5G、VR全景等技術“活化”非遺,增強線下與線上的視覺效果,為老年人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聽覺文化盛宴,同時還可以加強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還可以在文學藝術創作方面重點規劃和扶持一批圍繞老年主題的創作項目和文化工程,著力打造深受老年人喜愛的優秀文化作品。 廣泛發動群眾,促進全民行動 第一,積極引導老年群體樹立積極向上、健康的老齡化理念,把“老有所為”作為老年人的最高精神需求,摒棄被動、消極的養老觀念,提高老年群體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倡導老年人終身學習、奉獻社會、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時代風尚,引導老年人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注重在鄉村振興、城鄉社區治理、扶貧幫困、公益慈善等活動中發揮老年人的優勢,為其提供發揮“余熱”的機會。 第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利用社會資源,拓寬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齡工作的渠道,鼓勵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行動起來,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導企業在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網點,舉辦社區講座、科普宣傳、文化產品贈送等面向老年群體的特色文化服務項目,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針對老年人研發專屬App,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復雜多變,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加,養老問題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文化養老”的出現,無疑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一劑良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有序發展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新時代給養老產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養老工作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將“文化養老”同鄉村振興戰略、社區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培育“文化養老”新載體,最大限度地滿足“文化養老”需求,以“文化養老”映出最美“夕陽紅”,為老年人創造一片“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幸福新天地。 2021年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傳承創新視角下的地域特色“文化養老”模式研究——以濟寧市為例”(L2021Z07080220)。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R/OL].(2021-05-11)[2023-07-2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87.htm. [2]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四號)[R/OL].(2021-05-21)[2023-07-20].http://tjj.shandong.gov.cn/art/2021/5/21/art_104039_10287484.html. [3]濟寧市統計局.濟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四號)[R/OL].(2021-06-16)[2023-07-20].http://tjj.jining.gov.cn/art/2021/6/16/art_6828_2705209.html. [4]山東濟寧市:多措并舉惠民生 守正出新顯成效[J].社會福利,2019(01):14-16. [5]劉源隆.文化養老:讓老年人老有所樂[N].中國文化報,2021-11-2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