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Space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回顧與展望現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收錄的近23年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教材相關研究的1000篇文章為數據來源,運用CiteSpace 6.1.R3軟件統計和分析發文量、核心作者、主要發文機構、研究熱點等指標,進而全面梳理教材研究的熱點議題變遷。結果顯示,相關研究主要圍繞教材編寫、國別化、編寫原則、對策、針對性、偏誤、口語教材等方面展開;研究趨勢總體反映了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但各機構間的合作仍較為松散,合作力度有待加強。 近年來,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漢語教材的數量急劇增加,教材研究也層出不窮。教師、教材和教法(以下簡稱為“三教”)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漢語國際教育的主要研究領域,崔希亮(2010)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論證了“三教”問題關系著漢語國際教育能不能健康、穩定、可持續地發展。其中,教材編寫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四大重要環節之一,既是測試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料,因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本研究運用CiteSpace6.1.R3軟件統計并分析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漢語國際教育教材研究,研究對象涵蓋2000年1月1日到2023年5月1日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主要選取了發文量、核心作者、主要發文機構、研究熱點等指標探討了漢語國際教育教材研究現狀,也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趨勢。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依托的研究工具是CiteSpace 6.1.R3軟件,其是2004年由陳超美教授使用Java語言開發的一款可視化引文分析軟件。該軟件能夠“對特定領域文獻(集合)進行計量,以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并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制來形成對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的分析和學科發展前沿的探測”。(陳悅、陳超美、劉則淵、胡志剛、王賢文,2015)換言之,利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可以探尋特定領域的研究過往以及未來研究的趨勢。因此,現依托CiteSpace軟件,以期理清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歷時過程。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文章為研究對象,在高級檢索中將主題設定為“對外漢語教材”,時間范圍設置為2000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來源類別選擇學術期刊。經檢索,共收集到1182篇期刊和會議論文;隨后經過人工篩選,刪掉了其中的新聞通知等非研究類論文以及與對外漢語教材無關的論文,最終得到1000篇有效文獻。接下來的分析研究均基于這1000篇文獻,檢索時間為2023年5月8日。 可視化結果分析 發文量分析 分析近23年的發文量,其可視化結果顯示,有關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究呈現出階段性變化。在2000—2018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發文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4年和2018年發表文章數量最多,均達到100篇,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究有著廣闊的發掘空間,吸引著眾多研究者參與其中。但2018年以后,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發文數量則逐漸減少。由此可見,2018年以后,研究者對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究熱情稍減。 核心作者分析 為了對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核心作者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筆者對“作者(Author)”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最終得到了研究對外漢語教材的核心作者知識圖譜。同時,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位核心作者的發文數量,筆者在CiteSpace軟件中,使用Export中的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生成了對外漢語教材核心作者發文統計表。從核心作者來看,在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期間,發表3篇文章的作者有19人,發表4篇文章的作者有5人,發表5篇及以上文章的作者有4人,分別是李泉(8篇)、周小兵(7篇)、劉頌浩(5篇)、唐詩瑤(5篇)。由此可見,李泉和周小兵兩位學者是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領域的標桿人物。 主要發文機構分析 在CiteSpace軟件中,將“機構”(Institution)作為節點類型(Node Type),可以得到對外漢語教材發文機構的圖譜。 隨后,在CiteSpace軟件中,筆者使用Export中的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生成了對外漢語教材發文機構的發文數量統計表,并對同屬一個院校的不同學院進行了合并統計,繼而發現,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機構主要有北京語言大學(54篇)、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30篇)、廈門大學(26篇)、暨南大學華文學院(17篇)。由此可知,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領域有重要的帶頭作用。 圖譜中的字母“D”表示各機構間的合作密度,由此可以看出,盡管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主要機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但各機構間的合作密度只有0.0008,這說明各機構之間的合作比較分散。因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聯合舉辦對外漢語教材相關研討會等形式,提升不同院校及機構間的合作密度。 研究熱點分析 文章的“關鍵詞”能夠清晰地反映一篇文章的研究重點和主要內容,如果某一特定領域中的不同文章里出現了同一個關鍵詞,那么該“關鍵詞”就反映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在CiteSpace軟件中,本文將關鍵詞(Keyword)作為節點類型,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閾值(Threshold)的數值設定為8,即隱藏了出現次數不超過8次的關鍵詞,最終繪制出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關鍵詞圖譜(如圖1)。圖中關鍵詞的字號越大,說明該詞出現的次數越多。 圖1 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關鍵詞圖譜(作者自制) 同時,為了進一步清晰地了解對外漢語教材領域的研究熱點,筆者利用CiteSpace中的Summary Table功能計算了高頻關鍵詞以及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如下表所示,在近23年的時間里,對外漢語教材研究主要圍繞教材編寫、國別化、編寫原則、對策、口語教材、學習者、話題、詞匯、針對性、偏誤等展開。 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及中介中心性統計表 中介中心性是分析關鍵詞重要程度的一項關鍵指標,節點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說明其影響力和重要程度越高。簡言之,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說明該關鍵詞在研究領域的影響力越大。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對外漢語”和“教材”這兩個筆者設置的主題詞以外,“教材編寫”“漢語教材”“國別化”“詞匯”等關鍵詞的中心度較高,對對外漢語教材的影響較大。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關鍵詞出現的頻次排名和中心度排名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教材”在文獻中一共出現了112次,說明其在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很多,是比較熱門的一個研究主題。但是從影響力來看,“教材編寫”的影響力更高。這說明在某一領域,研究熱點和研究影響力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研究趨勢分析 為了較為直觀地看出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教材的歷時研究過程和研究趨勢,我們利用CiteSpace的時間線聚類分析功能生成了前十個關鍵詞聚類的時間線圖譜(如圖2)。從關鍵詞的聚類可以看出該領域的不同研究關注點,從圖2可以看出,漢語國際教育教材研究領域中10個最大的關鍵詞聚類分別是對外漢語、教材編寫、教材、漢語教材、口語教材、國別化、語法教材、話題、編寫原則和偏誤。 根據得到的關鍵詞聚類信息,可以將近23年間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教材的研究關注點大致劃分為以下四個:漢語國際教育領域中教材的宏觀研究(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材、口語教材、國別化),教材中某一語法項目的研究(語法教材、話題),對教學材料選擇、編撰的研究(教材編寫、編寫原則),將教材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相結合的研究(偏誤)。 圖2 聚類時間線分析圖譜(作者自制) 圖3 突現詞分布狀況圖譜(作者自制) 除此之外,通過CiteSpace軟件的“突現詞”(burst term)的分析功能,將γ[0,1]設為0.5,最終得到了前12個突現詞的分布狀況圖譜(如圖3)!巴滑F”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突然增加,能夠反映某個研究話題的相對變化趨勢,進而可以用來觀察研究話題的發展趨勢。突現詞的強度(Strength)代表了關鍵詞的研究關注度,強度的數值越高說明關鍵詞的關注度越高。 從突現詞看,2004—2006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熱點是教材的“針對性”,研究熱度持續了3年!皣鴦e化”則是2013—2017年的研究熱點,研究熱度持續了5年,且突變強度最大,數值為4.15,這說明在2013—2017年間教材的“國別化”受到了極大關注!搬槍π浴薄熬帉懺瓌t”“話題”等研究熱點雖然從突現后期被迭代,但反映了2015年前對外漢語教材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敖滩姆治觥眲t從2017年開始保持強勢,一直延續到了2023年,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對外漢語教材領域保持活力。由此可以看出,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究逐步從宏觀的研究轉向了微觀的針對某一或某些教材的研究,比如2013—2014年的熱點話題分別是教材“國別化”和教材“現狀”,到了2017年,熱點話題轉向了對某一本或某幾本教材的分析研究以及對教材中某一板塊(如“練習”)的探討。對微觀的教材研究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深入。 綜上所述,依托CiteSpace軟件,筆者以“對外漢語教材”為主題,探究了2000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近23年間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1000篇期刊和會議論文,對對外漢語教材的發文量、核心作者、主要發文機構和研究熱點進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近23年間,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呈現出階段性特點,其中,2014年和2018年發表文章數量最多,均達到了100篇;從文獻核心作者和主要發文機構來看,目前有關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主要陣營是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大學,李泉、周小兵是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領域最為高產的學者。不過筆者也發現,研究機構間的合作較為松散,合作力度有待加強。從研究熱點來看,相關研究主要圍繞教材編寫、國別化、編寫原則、對策、學習者、話題、詞匯、針對性、偏誤等方面展開,類型則以口語教材為主;從研究趨勢上看,研究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研究熱點,總體上反映了相關研究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從2017年開始,“教材分析”展現出較為強勁的勢頭,微觀的教材研究還將持續深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