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影視化浪潮與中國電影时间:2023-09-22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電影是人們愉悅身心、提升自身素養的重要手段,因此,電影的質量及其文化價值也成為中國電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關注的重要話題。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國內市場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這也讓我國電影行業受到了來自西方電影文化的巨大沖擊。面對新的媒體發展環境,中國電影能否主動打破僵局,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創作出優質的電影作品,關系著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受新的媒體文化沖擊,以原創劇本為基礎的電影作品在市場中大幅減少,一些極受關注的新電影作品大都是由熱門IP改編而來的,因此,文學作品影視化成為電影行業的新發展方向,其也對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F主要分析文學影視化浪潮的背景及其主要表現,并對文學影視化浪潮對中國電影行業所產生的沖擊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電影是人們愉悅身心、獲得精神享受的重要方式。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次年,電影就正式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很快,中國民眾就不滿足于在銀幕前當觀眾的現狀,于是轉變自身角色,成為電影創作者。百年間,中國電影發展迅猛,但其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電影行業的原創能動性就是其在新時期面臨的挑戰之一。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具有特色的文化浪潮對電影造成了極大影響;诖,進一步探究文學影視化發展浪潮對中國電影的影響顯得意義重大。 文學影視化浪潮的由來及具體表現 文學影視化浪潮的背景 文學作品本身就是許多藝術作品的原始形態,而影視藝術作為最具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銀幕上出現之時就與文學作品形成了密切的內在銜接?梢哉f,恰恰是文學作品這樣富有情感價值和文化韻味的土壤孕育了現代影視作品,并且給予了影視作品以鮮活的動力和血液,讓影視作品得以不斷發展,并趨于成熟。一方面,文學作品的發展為影視作品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影視作品的創作又為文學作品拓展傳播范圍和傳播深度提供了渠道與平臺。中國影視作品的背后也有著極為深刻的文化底蘊,很多知名導演在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都十分關注其背后所蘊藏的文學情感價值。20世紀90年代之后,在市場經濟持續變革和深化發展的背景下,熱門IP文學作品成為影視作品發展的新方向。目前,熱門IP文學作品的改編更加貼合廣大受眾的價值取向,但電影作品與文學作品始終應當以差異化的姿態呈現在藝術領域,二者只有相互借鑒、相互成就,才能推動彼此進一步發展,F如今的影視市場中已經有不少由熱門IP改編的影視作品一炮而紅,而這些熱門IP作品受到人們關注和追捧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很多熱門IP文學作品本身受眾廣泛,有大量書迷。這些熱門IP作品與影視作品之間的轉化和過渡,推動了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和相互成就,也滿足了書迷朋友的觀影需求。第二,要想在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中砸出水花,其作品就必須極具創新意味并且符合受眾的審美取向。編劇如果直接創作劇本,往往會面臨困境與挑戰;而改編基礎較好的文學作品則更容易俘獲人心,這一方式也使構建人物關系變得簡單,不再需要編劇耗費精力進行構思?梢哉f,對熱門IP文學作品的改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編劇人員的工作難度。第三,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影視作品成功,不僅能滿足觀眾了解故事情節的需求,還順應了文化持續傳播和發展的需要。 影視文學化浪潮的主要表現 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本身就是兩種不同領域的藝術,二者在發展過程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同,例如,很多作家會采用大量修辭手法提升文學作品的文化韻味;而影視表演也有其獨具意味的表現手法,其往往會通過視聽展現的方式向觀眾傳達影視藝術背后的內容。雖然二者的表現方式截然不同,但是其根源和目標是一致的。另外,在將文學作品中的細節展現為影視中的細節時,可以通過旁白人物心理、旁白故事情節等方式進行展現,這樣可以讓影視作品的人物形象不顯得過于單薄。目前,中國文學藝術逐步朝著影視媒體的方向轉變,并匯聚成一股新的浪潮。在現代電影市場中,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大概占所有作品的四成以上。這也意味著熱門IP文學作品的改編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影視作品勢如破竹的發展趨勢也不禁讓人們感到疑惑,同時,市場上的原創電影作品越來越少,也讓很多影視創作者為影視作品的發展前景感到憂慮。 文學影視化浪潮對中國電影發展的意義 減輕了電影創作者的壓力 目前,我國電影排行榜中的熱門電影大都是熱門IP文學作品的改編作品。有了熱門IP文學作品,劇本的創作者不用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將角色和劇情搬上銀幕。這樣的劇本更成熟,也免去了劇本創作者推敲人物關系和梳理故事情節的流程。不僅如此,劇本的簡單創作和快速敲定也讓創作周期極大地被縮短,這樣,節約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放在對電影作品細節的打磨上。由此,不僅可以極大地縮短電影作品的制作周期,還能讓創作者分出更多精力制作品質優良的電影作品。例如,在我國2022年上映的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中,大部分影片都制作于2020年或2021年,只有一小部分電影制作于2019年,也就是說,基于熱門IP文學作品,僅需要一年時間就可以制作出一部電影。這樣的高效制作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 文學作品為影視作品提供了群眾基礎 目前,被影視化的文學作品往往在社會中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和受眾,而將這些作品呈現在銀幕上,更能將原本的書迷轉化為電影作品的受眾,同時,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書迷的感官需求,為電影關注度的提升提供極大助力。而對熱門IP文學作品進行改編,也可以降低電影作品的宣傳難度,更容易讓電影一炮而紅,從而增加電影票房。尤其是隨著目前電影市場持續繁榮,其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熱門IP文學作品進行改編便成為較好的一個選擇。 文學影視化浪潮背景下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影視化劇本選擇不當 雖然電影作品的創作與文學作品的創作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但也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搬到銀幕上,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成為電影作品的腳本。比如,著名港式武俠劇導演徐克拍攝的武俠題材電影作品《蜀山·新蜀山劍俠》就沒有在電影市場中激起水花。徐克導演經手的武俠題材電影作品可謂無可挑剔,其受眾為之瘋狂,而在熱門IP文學作品被大量改編的背景下,其導演的《蜀山·新蜀山劍俠》卻暴露出諸多弊端。該部影片翻拍的原著為《蜀山劍俠傳》,其營造的飄逸夢幻風格贏得了一大批書迷的喜愛。但是,在《蜀山劍俠傳》影視化的過程中,創作者卻無法表現出這種飄逸夢幻的風格,雖然導演徐克邀請了好萊塢《星球大戰》團隊斥巨資為該部電影作品制作特效,但是依然未能還原原著中描寫的蜀山奇異風景。除此之外,經過改編之后的電影情節也較為老套,未能展現出原著中人物飄逸靈動的特點。更進一步說,其實很多熱門IP文學作品在創作時本就缺乏人物原型,其人物完全基于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而這些作品在被影視化之后,其脫離生活實踐的缺點便逐漸暴露出來。例如,曾經霸占銀幕的“疼痛青春文學片”集體被搬上銀幕之后,反而讓原有的書迷和受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其趨于雷同的故事情節、偏陰郁的角色形象,更是讓一系列后續拍攝的青春片逐漸走向低迷。由此可見,要想將熱門文學作品成功搬上銀幕,就必須選擇有一定基礎的文學作品,而從眾多網絡文學作品中挑選出具有影視創作潛力的內容和文本絕非易事。 與電影手法的表現多元化特征不符 電影傳入我國已有百年之余,這也讓電影作品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在電影作品的呈現過程中,創作者既可以采用倒敘、插敘等手法敘述故事情節,也可以通過情節淡化或散文化的描述方式留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不僅如此,創作者還可以通過對人物內心深層心理的表現等方式,展現那些“不可言說”的故事情節,從而讓作品更加生動形象。但是,一味地將原著中的內容直接遷移到銀幕前,不注重對原本故事脈絡的創新和改變,也會讓電影作品的呈現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很多熱門IP文學作品遷移到銀幕上之后,編劇為了滿足書迷對原著高還原性的要求,原原本本地按照書中的情節依次敘述,但這種照葫蘆畫瓢的遷移形式,不僅不利于電影劇情的推進,還會阻礙電影行業的創新發展。另外,很多在將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作品的編劇為了還原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避免受到書迷的討伐,在創作人物時只能照搬照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電影人對電影形象的創造力,無疑是對中國電影發展的一種打擊。 模糊了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界限 很多電影作品創作者在對熱門IP文學作品進行改編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受到書迷的討伐,盲目地對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還原,執著于對原著的照搬照抄。這曾讓文學作品的還原度成為衡量電影質量的重要標桿,卻也讓很多特色化的電影拍攝方式和劇情編排方式無法被搬到銀幕中。然而,需要明確文學作品與電影的表現形式本身就具有較大差異,所以即使二者描述的是同一個故事,其表現的側重點和表現方式也會有極大區別。雖然在影視作品中故事是基礎,表現形式只是傳遞故事的渠道。但是優良的故事本身就像是流動的水,在不同的渠道中也會呈現出差異化的形態?v觀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電影,很多電影情節只是對文學作品的照搬照抄,而且為了滿足書迷的要求,電影中的臺詞和人物形象也基本與小說中的一致,連續的時間線和空間脈絡的轉化也完美地復刻了小說情節。這讓電影的拍攝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不僅如此,這樣的電影構建方式也讓電影和電視劇的表現形式變得模糊,電影轉變為濃縮版的電視劇,只是對電視劇情節的簡化,失去了電影創作本身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文學影視化浪潮下電影作品創作新方法 評判標準的革新 電影行業目前競爭較為激烈,在這樣的行業走勢下,以文學作品為基礎改編的電影作品雖然擁有大量書迷的支持,但是其也必將得到受眾更加嚴格的評價。近年來,對角色和劇情的還原度已然成為評判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的關鍵因素。雖然還原度這個評判標準對廣大書迷來說意義重大,但是其對電影行業發展而言并不具備高度參考價值。然而,面對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電影市場化發展趨勢,很多電影出品方還是需要將還原度作為電影作品創作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文學影視化的浪潮下,電影作品的創作也要將還原度、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等多重因素考慮在內;在評價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電影時,不能將對劇情的還原度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是要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更加綜合、公平的評判標準體系,讓電影行業不斷創新發展。 注重對二者表現形式的區分 從語言表達層面來看,文學語言是文學作品中傳遞情感的重要載體;而且,很多讀者在閱讀時會將文字與腦海中的畫面對應起來,以此獲得極致的情感體驗。但是,很多電影中的經典畫面和劇情表現形式,都需要通過影像、聲音、故事的時間線和空間線的組合,才能將原本刻印在書中的文字故事以生動、立體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換句話說,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更加內斂隱蔽,電影作品則能通過交互式的表達方式將情節以更加感性和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各具特色,并無優劣之分。在世界電影史上,兩種表現形式相互轉換的優秀案例數不勝數,但更為可貴的是在將熱門IP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對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區分。因此,電影創作者不應過度對原文進行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區分文學和電影表現方式的差異。 綜上所述,文學影視化的發展勢如破竹,其給電影行業造成的影響有好有壞。為了更好地將文學作品搬到銀幕上,影視作品的創作更應通過慎重地選擇原著,區分電影語言和文學語言的表達形式等方式,在保留文學作品靈魂的前提下,讓電影的演繹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