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建筑背后的象思維时间:2023-10-13 中國傳統建筑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背后蘊含著古人的豐富智慧與創造力,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象思維”,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傳統,使傳統建筑始終印刻著“意境”的藝術烙印。傳統建筑在選址、布局、結構設計、裝飾等方面均展現了這一哲學思想,使建筑充滿了寫意美。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從中國傳統建筑中汲取靈感并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以推動中國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傳統建筑與中國傳統文化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中國傳統建筑不僅是文化遺產,還代表著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如何更好地借鑒、傳承和發展這一傳統文化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議題。 “象思維”與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根何在?當今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何以傳承、發展?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明確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象思維”,古代的哲學、文化、科學技術無不是在這一思維方式影響下產生、發展而來,這種思維方式至今在世界上依然保持著勃勃生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象思維”既是我國傳統思維的精華,也是最富原創性的思維方式!跋笏季S”起源于遠古、成熟于《周易》,由象的角度出發認識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思維觀念。以“象”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幾千年來一直廣泛、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也深刻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筑!吨芤住肥侵袊鴤鹘y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著作,蘊含著豐富的內涵,為古代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新的思維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從“象思維”的角度來看,古代先賢認為人與自然是同源、同質、同構的,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天、地、人三者(三才)是一體相通的,即“天人合一”,如《莊子·齊物論》提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也就是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建筑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物化形式,中國傳統建筑在選址、布局、結構設計、裝飾等方面都體現了這一哲學思想。 在建筑選址方面,首先需要考慮地形、地貌、水土等諸多自然環境因素,通過綜合考量選擇最佳修建地址。在古代堪輿理論中,建筑選址體現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以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古人對于建筑選址自然“順勢而為”,選取背山、面水、向陽的地形是為了獲得良好的光照、便利的水源以及良好的局部氣候環境,以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各類建筑,如皇宮、民居、寺廟等建筑都是按照這一原則來選址的。 在建筑布局方面,中國傳統建筑通常會考慮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因素,師法自然,實現與自然的融合。傳統園林的布局設計經常使用假山、草木、池水等自然元素,使整個園林中的建筑、道路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將水體、山石、林木等自然景觀蘊藏在園林有限的空間中。同時,盡量保持這些自然元素的原貌,減少不必要的人為修飾,著重體現它們的自然之態、自然之美。例如,花木布置疏密相間、形態自然;喬木灌叢交互錯雜,追求天然野趣。古典園林的設計和建造核心就是為了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境”,這也是其強大藝術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結構設計方面,中國傳統建筑通常以木質結構為主,因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建筑設計理論和制造經驗,在材料的選用、立面造型設計、平面處理等方面均有獨特之處。中國傳統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既使建筑更接近自然,又使居住環境更健康。為了確保木質結構的穩定性,中國傳統建筑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大型木構件連接方式,由柱、梁、檁、枋、斗拱等大木構件組成主要承重結構。中國傳統建筑將斗拱這種獨創的結構形式運用其中,斗拱可以向外挑出,使建筑物的整體觀感更加莊嚴宏偉。中國傳統建筑還大量使用色彩豐富的雕刻技術,使建筑更加氣勢磅礴,莊嚴華麗。 建筑裝飾就是對建筑物表面進行藝術處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起到提升建筑品質和形象的作用。對建筑的各個部分進行裝飾,在保持整個建筑完整、和諧的基礎上,充分展現裝飾特色,烘托建筑的美感。 色彩在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占據重要位置,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意義,中國傳統色彩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色彩不僅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而且能提升建筑設計的美感。在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人們十分重視色彩的選擇和搭配。例如,黃色是土地的顏色,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和璽彩畫、龍鳳紋樣是常見的帝王建筑裝飾形式;紅色象征著歡樂、喜慶,宮廷建筑當中的門窗的顏色都以朱紅色為主;而我國江南地區的“粉墻黛瓦”,采用深灰色的裝飾搭配白色的墻體,營造出一種別樣的風格。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紋飾是建筑裝飾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裝飾設計十分注重對吉祥如意、福壽安康等美好寓意的傳達,因而吉祥裝飾紋樣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吉祥裝飾紋樣起源于原始圖騰,古人用“象”的思維方式賦予了這些圖騰吉祥的意義,最具代表性的紋樣有山水紋、云氣紋、動物紋、植物紋等,體現了我國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 這些多樣化裝飾元素蘊含的思想與古人對“意境”美的追求高度一致。例如,生活中常用桃來寓意長命百歲,牡丹寓意榮華富貴,鴛鴦戲水寓意夫婦永不分離等。其他諸如祥云、喜鵲、如意、龍鳳等元素同樣有吉祥的寓意,也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中。另外,漢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也以其獨具魅力的藝術性融入建筑裝飾中,形成中國獨特的建筑裝飾藝術。 我國傳統建筑中的文字裝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形式多樣、變化生動、格調高雅的特點,表現出我國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我國傳統建筑的文字裝飾有圖案文字、祈福文字、楹聯文字、招牌幌子、記事文字等,分別用于裝飾不同的傳統建筑。例如,瓦當中的文字圖案美化了建筑的檐口,使傳統建筑的屋面輪廓更加美觀、生動。祈福文字經常出現在傳統建筑的屋脊、墻壁及出入口,如使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文字圖案來美化建筑屋面的脊頂位置,有時還將印有吉祥文字的磚石用于房屋的墻面等處。而最廣泛的傳統建筑文字裝飾是楹聯,楹聯日常懸掛于門口或柱子上,匯集諸多藝術手法為一體的造型藝術,具有獨特的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裝飾性。 中國傳統建筑形態各異,精美富麗,各種裝飾圖案可以賦予建筑吉祥的寓意,為其增添生機和靈韻。 “象思維”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文化價值 中西文化的根本區別在于思維方式的不同,即“象思維”與概念思維的不同!跋笏季S”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維方式!吨芤住は缔o上》提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古人強調語言在表達“道”方面存在相對性和局限性,認為語言文字不能完全表達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而圣人要通過取法萬物之象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圆槐M意,立象以盡意”之說形成了中國人“取象”的思維方式的文化傳統,認為“象”在表達“意”方面比“言”更深刻、更全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始終處于統治地位,使“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成為主流思想,也為取“象思維”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逐步發展出“言象意”系統,并形成以“意象”為核心的藝術理論!傲⑾蟊M意”的核心在于通過觀察外在現象揭示其內在客觀規律。在“天人合一”思想觀的作用下,中國人歷來重視對“意境”的把握。例如,東晉顧愷之就以“以形寫神”作為創作的核心思想;唐代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也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認為“景”是追求象外之象的產物。他們均強調藝術作品中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的結合,使象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隨著禪宗思想的興起,“意境”逐漸取代“意象”成為中國藝術思想的核心,進而產生關于“意境”的藝術理論。 意境理論的深化使得中國藝術相較于西方藝術有著明顯的“寫意”傾向。唐代張彥遠提出“立意”說;宋代郭熙提出“重意”說;蘇軾倡導“詩畫一體”,這些思想都為意境藝術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意境理論的影響下,書法、詩畫、園林等藝術也開始追求“意境”,強調“立意在先”。園林景觀需要承載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在身臨其境中觸景生情,引發人們對意境的遐想,并體現園林藝術的核心思想。為了達到意境的升華,讓人們領悟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古人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觀賞者體會造園之意。首先,園林中的景物一般都有特定的意義,如竹子、荷花象征清淡高雅、圣潔清廉等。其次,用直觀的圖案、符號來體現造園之意,如天圓地方代表宇宙萬物等。最后,直接借助楹聯、題名等形式說明造園立意,讓人浮想聯翩?傊,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反映了我國傳統文化中“象思維”的哲學思想。我們應當傳承其精髓,這不僅對弘揚我國古典園林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可以借助園林展現對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象思維”對中國傳統建筑中“美”的構建 梁思成先生曾說,“建筑師這個職業,是工匠,也叫哲匠,要有工匠精神,還要有哲學思辨能力”,也就是說建筑師應該具備藝術家的潛質。建筑不僅是一種技術,還是藝術的表達形式,是文化的載體,F代建筑中,建筑之美應該是真實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而中國傳統建筑更加重視“形”與“意”的統一,注重打造建筑裝飾設計的獨特美感,并體現自然環境、建筑、人的和諧關系。因而,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美的本質是“和合”。 《周易》用“取象比類”的方法,以天地陰陽為綱涵蓋了自然萬物包括意識領域一切事物變化的基本規律,以陰陽二氣的對立轉化來認識宇宙的本源,將整個宇宙納入自己的視野。陰陽八卦交互作用,化生萬物而運行不息就是天地之道,即《系辭上》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朱光潛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哲人觀察天地,似乎都是從藝術家的眼光出發,所以他們在萬殊中見得出的共相為陰與陽!本褪前 “陰陽”作為統攝萬物之美的根本,美可區分為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集中體現在乾和坤兩卦上。乾卦法象天,至陽、至剛、至實,在天之象諸如日月風雷云雨,象征雄宏壯麗的自然美和陽剛之美。故乾卦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崩へ苑ㄏ蟮,至陰、至柔、至虛,在地之象如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等,是陰柔之美的象征。故坤卦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因此,陰陽的“剛健中正”與“和順含蓄”構建了兩種美的境界。天地道是在陰陽八卦交互作用下生生不息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往往是陰中含陽、陽中含陰!疤斓亟s缊,萬物化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說明陽剛和陰柔處于和諧共生的狀態之中。因此,《周易》把美構建在運動變化之中和陰陽的平衡與和諧之上,強調“陰陽合德,而剛有體”,從而升華對美的認識!吨芤住凡粌H從天地之間認識與發現美,而且從天人相應的基本思想出發, 闡釋了天地之道與人道之間美的關系,提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下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的觀點,自然之象是陽內陰外,內健而外柔,體現在人之道上則為“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人與天地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人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這也是《周易》對美的認識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境界。因此,只有對萬物陰陽之性徹悟,才能準確感受、把握陰柔與陽剛之美,體會天地萬物的意境。而一切對美的評價,也只能從陰陽之道出發,以陽剛與陰柔為準繩。 李約瑟曾說過:“中國建筑總是與自然調和,而不反自然!敝袊糯ㄖ匀伺c自然“和合”為美,在這樣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傳統建筑特點。中國傳統建筑為了創造美的居住環境,選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風調雨順、山清水秀、山水環抱并形成坐北朝南格局的地方進行建筑設計,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們可以從各地現存的皇家園林、宮殿群落、古寨村落中體悟到中國傳統建筑追求整體和諧、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 中國傳統文化的象思維方式賦予中國傳統建筑一種整體、和諧、含蓄之美,體現了傳統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恰恰是現代建筑設計需要吸收與借鑒的地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學習“象思維”,主動從中國傳統建筑中汲取靈感并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以推動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